« August 2025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公告
不得窥道门,不得悟佛门,不得入窄门,实乃破门。
Blog信息
blog名称:破门点滴 日志总数:161 评论数量:404 留言数量:-2 访问次数:1420470 建立时间:2004年11月13日
[管理心得] 高山流水觅知音 随笔 , 职业生涯
破门 发表于 2005/7/6 14:23:14
日前与友小聚,能够在炎炎夏日溜出来去咖啡厅喝杯微苦的柠檬茶的确是一乐事。
然而,兴致勃勃的我就座还未及抛开被路上烈日暴晒的暑意,友人一句话,使我不由得要悲戗一下。
“还是早点离开IT业吧!”
早在国内风风火火的IT业经历.COM风波时流传那个“猪CEO”的故事立刻跳入我的脑海。“都是搞IT的,怎么会到这步田地呢。”
曾几何时,搞IT技术的我们竟然又开始感受伯牙与子期的故事。上网down了个APE版的高山流水古筝曲,稍稍回味一下古人的高义。虽然不是古琴演奏,但是听着听着心情依然很快平静了下来。
对目标执着地追求一直是我自己的信条,同时也可以算是我择友标准之一。而这位我个人认为在职业生涯上一路顺畅的友人却也发出如此感慨,不能不略微思考一下了:国内的IT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友人的感慨,当然并非真得要离开IT行业,而是有些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唏嘘。也就是随着一步步地朝向目标接进过程,那些为
[破门点滴] 今天这里应该“天下无贼”吧 所见所闻 , 其他
破门 发表于 2005/6/23 16:57:24
深圳的6月,下了几乎一个月的雨。
人们经常说下雨是老天在哭,不管是真是假,老天下着雨,对应着的是心情 也沉重起来了。
破门一早照例要爬起来去挤公交车,幸运的是常常能够一上车就找到位子座。 这也许应该归功于当初选择住所的“眼光”,虽然这趟车一贯很挤,但是破门 上车的站早了一点点,所以往往是下一站车上就基本上挤满了人。
小偷是公交车的常客,破门时常看着一些兄弟为了急于上车赶上班而着了道, 那份明知到钱包已经落入贼手,还是要在自己身上下意识地乱掏口袋的焦虑让 破门想起来就有一股莫名的义愤。
但是今天雨下的很大,公交车上也出奇的没有那么拥挤,今天这里应该“天下 无贼”了吧。
[管理心得] 又是一轮的波动 随笔 , 职业生涯
破门 发表于 2005/6/15 10:30:57
经过一轮辛苦的工作后,现在感觉到身心都陷入了低谷。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是否高效和健康,最关键的因素还是看心态。
读着那些经典的故事,有开始对自己的人生之路产生怀疑。闲散是一个人的本性之一,可让我心情波动的是我找不到闲散的理由,嗯,准确的说我是找不到闲散的目标。“当你闲下来的时候你最想要做什么?”这个问题应该是非常好回答,但是我静下来细想的时候,竟然想不到答案。
也许是自己想的太多了,我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忙碌的工作让我无法细细的体会生活的滋味。闲下来的时候呆在家里,与家人平平安安地聚在一起是最大地幸福。只不过当我无法用心体会的时候,幸福的生活从身边流过了,自己却没有认真地感受。
认真地感受生活赋予自己的一切吧。
[破门点滴] 大散文和庸俗文化的娱乐语言 随笔 , 休闲娱乐
破门 发表于 2005/6/8 9:53:23
今天早上读余秋雨的《山居笔记》,读到“乡关何处”中关于范仲淹评述汉代名士严子陵的名句一节:“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迫使我想起星爷的名句了。
现看看余大侠的这段原文:
“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他从整个中国文化的版图上来如此激情洋溢地褒扬余姚 ,并没有同乡自夸的嫌疑。我也算是梁启超所说的“生斯邦者”吧,虽说未曾卓然 自立却也曾经是“闻其风,汲其流”的,不禁自问,那究竟是一种什么“风”、什 么“流”呢?我想那是一种神秘的人格传递,而这种传递又不是直接的,而是融入 到了故乡的山水大地、风土人情,无形而悠长。这使我想起范仲淹的名句: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写下这十六个字后我不禁笑了,因为范仲淹的这几句话是在评述汉代名士严子 陵时说的,而严子陵又是余姚人。对不起,让他出场实在不是我故意的安排。”
读到这里我也不禁笑了,这十六个子与星爷的“我对阁下的景仰之情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觉”何其神似!不由得怀疑起星爷名句的出处来了。
所以庸俗文化的娱乐语言也应该能是经过提炼的,能够在老百姓这里听得明白,引起共鸣,而无论是文人达士还是新新人类都能会心一笑,也是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的。
[破门点滴] 关于过度设计的思考 读书笔记 , 软件技术
破门 发表于 2005/6/3 10:15:48
“我们发现,目前正常工作的复杂系统总是从以前正常工作的简单系统演变而来的……从头开始设计的复杂系统总是不能正常工作,也无法通过修补来使其正常工作。您必须从正常工作的简单系统开始。”— John Gall 发表于 Systemantics: How Systems Really Work and How They Fail
“体系结构设计者的第一个作品往往比较简练和干净。他知道自己并不了解正在进行的工作,因此他小心谨慎地设计它。在他设计第一个作品时,会进行多次修饰和润色。这些会留到“下一次”使用……这第二个系统是他曾经设计的最危险的系统……一般趋势是,在设计第二个系统时,将会使用在第一个作品中被小心搁置在一边的所有思路和修饰,从而导致设计过了头。”— Frederick P. Brooks, Jr. 发表于 1972 年的 The Mythical Man Month
破门点滴:这两句话正好描述了我们目前的处境,要么是设计阶段有着非常多的优秀创意,从而导致系统设计根本无法完整,而真正的系统开发更不知道何时能够从何处开始;要么就是在对以往的设计或者应用成果进行优化或者提炼的时候,也是急于解决以往的诸多问题,设计过头,依然陷入第一种情况的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