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人间真谛]天文专家解释,月亮为何有圆缺变化? 生活百科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尤其是中秋节,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思乡之情。那么,月亮为何会有圆缺变化呢?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地球和月亮是一个天体系统,即地月系。月亮在绕地
球旋转的时候,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当月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这时候月亮朝向地球的一面照不到太阳光,人们整夜看不见它,这就叫朔,也叫新月。
新月过后两三天,月亮沿着轨道慢慢地转过来,太阳光逐渐照亮它向着地球的这半球的边缘部分,于是我们在天空中就看到一钩弯弯的月牙了。这时的月相叫做弯月,也叫蛾眉月。
这以后,月亮继续转过来,它向着地球的这半 | |
一兵征 发表于 2008/9/12 21:47:44
|
|
[人间真谛]小聚感想!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
本以为是那么陌生的同学和朋友,多久没有见了,今天偶尔小聚一起,原来大家是有那么多的共同话题,后悔当初没有 早日聚在一起,看淡了小人的名利,不痛快的事就不谈了,今天就喝个痛快,反正今天是有点晕了!
我用我还有良心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请你们对自己口口声声称自己是身边朋友的人认真对待周围的人,让身边的人少醉几个,积点德吧!
拜托!!!
| |
一兵征 发表于 2005/8/26 22:58:05
|
|
[人间真谛]奇怪的人! 原创空间
|
很多情况下,顾客并不需要你的东西,可是经过销售人员的讲解,以及讲述东西的功能,很有可能会让顾客购买它.这时,我想问一下,这样的结果到底是谁造成的呢?难道仅仅是销售人员的功劳吗?还是顾客本身就有那种需要,即使当时不太需要。一个人是物质需要大呢,还是精神需求更大一些呢? 你如果说物质需求大吧,可有一些人偏偏舍弃一些富裕的生活,去追求自己向往的东西—既所谓的心理上的满足。他们不会为自己的穿着不好而自卑,更不会看别人的脸色而活着。虽然他们过得很潦倒,但他们很开心! 你如果说心理需求大吧,可有一些人偏偏为了改变贫穷的生活,而放弃浪漫的,快乐的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明明知道因为追求财富而放弃的东西对他们一生很重要,甚至永远不会得到幸福!可他们还是去了! 这个世界很奇怪,假如你有一天遇到想不通的事,你也不要惊讶,因为有的事情真的很难说! | |
一兵征 发表于 2005/4/21 16:50:55
|
|
[人间真谛]茶艺.茶道.茶文化 休闲娱乐
|
目前,许多有关茶文化的概念存在一些分歧,模糊甚至混乱的现象,如到底什么是茶文化问题,什么是茶道问题,什么是茶艺问题,茶道和茶艺的关系问题,都存在误区,没有统一的认识,需要加以探讨,以求得共识。 在讨论茶文化问题之前,必须先弄清什么是文化。 按文化学的定义,目前通常使用的文化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同时也包括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 因此,茶文化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王玲教授在《中国茶文化》一书中是主张狭义说的,她强调指出:“ | |
一兵征 发表于 2005/4/16 9:06:12
|
|
[人间真谛]中华茶道概念诠释 休闲娱乐
|
中国是茶道的发源地。“茶道”一词首见于中唐,是中国茶人的发明。中华茶道萌于晋,兴于唐, 继于宋,盛于明,衰于近代。近现代,中华茶道幽而不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华茶道又始 走上复兴之路。然而目前茶文化界对中华茶道理解也是见仁见智,多有分歧,为进一步弘扬中华茶道, 有必要对中华茶道的概念作出科学的诠释。
第一节 “茶道”一词溯源
“茶道”一词首见于中唐。 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越人遗我剡溪茗, 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 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诗的最后一句“熟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 | |
一兵征 发表于 2005/4/16 9:04:06
|
|
[人间真谛]茶道的载体--茶的意境 休闲娱乐
|
摘 要 该文从茶道的由来,即茶的意境角度,论述茶事追求的本质内涵,并提出茶的意境是茶文化的由来与发展所不可忽缺。 关键词 茶道;意境;茶文化
1 最早的“茶道”两字因茶的意境而来.意境承 载茶之精神效用
“茶道”两字,在爱茶人心中是值得敬仰的一片 天地。它先出自诗僧和茶僧美称的皎然之诗作《饮 茶歌诮崔石使君》。诗的开头是茶事的描写,接着的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然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 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闷。”是茶事心 境的渲染,是茶事感受而来的非凡意境,“茶道”两字 在最后一句“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中 推出。通读该诗篇,感受最深的是茶事的意境:先从 一饮之前的茶事情景铺开,尔后逐渐深入,直至妙不 可言,才有“道”与”茶道”,意境高远,也真可谓“道可 道,非常道”。皎然的另一首诗怍(《饮茶歌送郑容》) “丹五羽人轻玉石,采 | |
一兵征 发表于 2005/4/16 9:02:59
|
|
[人间真谛]茶道礼法 休闲娱乐
|
一 容貌
每个人的容貌非自己可以选择,天生丽质是靠父母的遗传之福,但并不一定能做到艺美。正如俗话说:聪明面孔笨肚肠,有的人由于动作的协调性及悟性水平很低,给人的感觉是紧张,并不觉得美。而有的人虽相貌平平,但因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得体的行为举止,靠自己的勤奋,以神、情、技动人,显得非常自信,灵气逼人。茶艺更看重的是气质,所以表演者应适当修饰仪表。如果真正的天生丽质,则整洁大方即可。一般的女性可以淡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以恬静素雅为基调,切忌浓妆艳抹,有失分寸。来自内心世界的美才是最高境界的。
二 姿态
姿态是身体呈现的样子。从中国传统的审美角度来看,人们推崇姿态的美高于容貌之美。古典诗词文献中形容一位绝代佳人,用“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句子,顾即顾盼,是好秋波一转的样子。或者说某一女子有林下之风,就是指她的风姿迷人 | |
一兵征 发表于 2005/4/16 9:01:20
|
|
[人间真谛]中国茶道历史 休闲娱乐
|
茶道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 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的本质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有佛教之道、各家之道不尽一致。中国文化主流是"儒道互补",[隋唐]以降又趋于"三教合一"。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往往兼修懦道佛,即使道士、佛徙,也往往是旁通儒佛、懦道。流传最广,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一派,便吸收了老庄孔孟的一些思想,而宋元[明清]佛教 的一大特点便是融通懦道,调合三教;宋明新懦学兼收道、佛思想,有所谓"朱子道,陆子禅"之说;金元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竭力提倡"三教合一",其诗云:"懦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 茶道中所修何道?可为懦家之道。可为道家、道教之家,也可为禅宗及佛教之道,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茶道中所 | |
一兵征 发表于 2005/4/16 8:59:45
|
|
[人间真谛]中国茶道概念 休闲娱乐
|
茶道发源于中国。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宋代以后,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朝鲜,获得了新的发展。今人往往只知有日本茶道,却对作为日、韩茶道的源头、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茶道知之甚少。这也难怪,"道"之一字,在汉语中有多种意思,如行道、道路、道义、道理、道德、方法、技艺、规律、真理、终极实在、宇宙本体、生命本源等。因"道"的多义,故对"茶道"的理解也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中国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其目的是借助饮茶艺术来修炼身心、体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饮茶之道"是指饮茶的艺术,"道"在此作方法、技艺讲;"饮茶修道"是指通过饮茶艺术来尊礼依仁、正心修身、志道立德;"道"在此作道德、真理、本源讲;"饮茶即道"是指道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饮茶即是修道,即茶即道。"道"在此作真理、实在、 | |
一兵征 发表于 2005/4/16 8:58:58
|
|
|
♀链接 |
还有礼品赠送哦! |
签写新留言
blog名称:一兵征 日志总数:88 评论数量:137 留言数量:-3 访问次数:545572 建立时间:2004年10月31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