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ugust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 | |
|
IMAGE_031.jpg

|

|
Blog信息 |
blog名称: 日志总数:336 评论数量:1090 留言数量:2 访问次数:2380496 建立时间:2004年12月4日 |

| |
[教育理论]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4/12/16 14:10:45 |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南国农 电化教育研究 2001年第8期
很大气的文章,讨论了几个基本概念和问题。当然也有一家之言的成分。
一、信息技术概述(一)对对有关信息技术教育几个重要概念的理解 什么是信息技术?(三种理解) 1.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 2.信息技术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组合; 3.信息技术包括三种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笔者倾向这种理解)。 “我对信息技术概念的认识是: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和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它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1.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2.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信息技术就是由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两个要素所组成的。” 什么是现代信息技术?(两种理解) 1.现代信息技术是与传统信息技术相对而言的。强调与以印刷技术为代表的传统信息技术的区别。 2.专指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强调与一般电子媒体(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等)的区别。 什么是信息技术教育?(两种理解) 1.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意识、认识、能力、道德)为目标的教育。 2.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 两者区别:前者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为目标;后者则以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笔者同意第一种理解。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还应包括信息意识、知识、道德的培养。 什么是网络教育?(两种理解) 1.网络教育,就是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也就是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这里所说的网络,包括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网络、点心网络等。教育教学活动包括非面授方式,也包括面授方式。 2.网络教育就是现代远程教育。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最新形态(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函授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网络教育)。 笔者所做的网络教育的定义:网络教育主要是通过多媒体网络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方式。 什么是教育技术? 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一般都是以美国“AECT 1994"为根据:”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为了使美国的”教育技术“适合我国国情,结合”教育技术“的概念和理论以及我国电化教育的实践而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 其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定义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什么是电化教育?(两种理解) 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公式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X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研究与人类学习有关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规律,以促进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当前对电化教育的几点争议: 1.一种观点认为计算机教育应用不是电化教育,只有幻灯、投影、录音、录象的教育应用才是电化教育,而笔者认为计算机教育也应该是属于电化教育。 2.一种观点认为电化教育只是以现代教育媒体为研究对象,而不考虑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优化,而笔者认为 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开发教育教学资源是电化教育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只不过电化教育强调要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作好这两件事情。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和意义 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五化”,“三性”。 五化: 教育信息显示多媒体化 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 教育信息储存光盘化 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 教育过程智能化 三性: 开放性。 非线性。知识的联结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发散性的、板块的、可以有多种组合和检索方式。 交互性: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是当代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三)几个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简介 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英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日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四)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或者说以计算机教育为内涵的信息技术教育),大致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可以分成三个发展阶段。 起步阶段: 时间:80年代前期—90年代前期 特点:1.为计算机而教育;2.计算机课外活动兴趣小组;3.计算机选修课(程序设计语言)。 动力:“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初期发展阶段: 时间:90年代中期 特点:1.为教育而计算机;2.计算机选修课(计算机应用);3.学科CAI试验。 动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小学电化教育实验 迅速发展阶段: 时间:90年代后期 特点:1.网络教育的兴起;2.信息技术课(必修);3.强调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的整合。 动力:《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 CERNET的开通 20年发展取得的成就
二、培养创新人才:新世纪教育者的使命
(一)用新观念、新技术、办新教育、培养新人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什么是新观念? 新观念包括6种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终身教育观、情商为主教育观、创新教育观、四大支柱教育观。 什么是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是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教育观。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之后,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笔者认为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观点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三个发展: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笔者认为,正确理解和实施素质教育,最要紧的是记住以下的A、B两种数字: A321 : 3:三个字:三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2.两个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重点); 1.一句话:培养创新人才(素质教育的目标)。 B322: 3.三个误区:(1)实施 素质教育,否定应试教育,就是否定现行教育体系;(2)实施素质教育,就不要考试和分数;(3)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强化课外活动,弱化课堂教学。 2.两点认识:(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跨世纪工程;(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2.两条经验:(1)注意开发两种潜力(人脑潜力和学习时间潜力);(2)注意作好后进生的工作。 什么是新技术?新技术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核心。 什么是新教育? 新教育就是现代化教育,其基本特征是“六化三高”。 六化:全民化、终身化、信息化、个性化、多元化、全球化。 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 什么是新人才? 新人才是创造型人才,非模仿型人才历史智能型人才,非知识型人才。
(二)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三、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一)不断完善“三件”建设 “三件”建设是指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潜件建设。硬件建设主要是设备、设施的建设,软件建设主要是课程、教材的建设,潜件建设主要是思想理论、方法的建设。 20多年来,我国中小学的三件建设取得的成绩:(略去) 三件建设中的问题。主要是三件建设不同步,重硬轻软忘了潜。 对于校园网络建设的建议。 关于校园网络系统建设采取的模式有三种:(1)建网——建库——建人,先建设网络,再建库,后建人(人员培训);(2)建人——建库——建网,培训在先,建库在先,最后建网;(3)三建同步,建人、建库、建网同时进行。 当前“三件”建设的重点。1.校园网建设——“校校通”工程;(2)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3)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 1.几个概念 什么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 主要指在六室(普通电教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计算机室、微型电教室、语言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和三系统(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环境下。 什么是创新教育? 以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创新素质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三个方面。 什么是模式?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通过建立模式,可以用简洁的方式说明复杂的问题,使经验的总结具有藜芦性,又使理论具有可操作性。模式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和桥梁。模式的形成有两种方法:(1)由概括实践经验而成的归纳法——归纳模式;(2)逻辑生成的演绎法——演绎模式。
起点
思维过程
归纳模式
实践经验
归纳
演绎模式
理论假设
演绎
现代教学模式的建构,一般是以建构演绎模式为主,归纳模式为辅。 2. 实验过程规范化 实验过程有五个基本环节:选题、提出假设、进行设计 、实际操作、分析效果作出结论。 3.实现三种现代技术与课题研究的整合 要把三种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融入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使之成为整体。 4.重视已有的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