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uly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公告 |
Sorry,这里只是一个网络收藏夹,收藏一些不得不收藏的文章。
|
Blog信息 |
blog名称:万色返空 日志总数:37 评论数量:116 留言数量:-3 访问次数:321258 建立时间:2004年12月25日 |

| |
[励志]想到了周总理的节约观 文章收藏
尧天云 发表于 2005/12/2 23:44:04 |
转载自: http://bbs.chinabroadcast.cn/read.php?tid=84117&fpage=2&toread=1在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的理念深入人心、节约的氛围日益浓厚的今天,却不时传出一些不讲节约、奢侈浪费的不和谐“音符”,刺人耳鼓,令人忧心。媒体最近披露,某省一个规模不大的地级市,书记和市长实现了“豪华办公”,每人独占6 间办公室,内置高级办公用品,装修精致的生间、会议室、会见室、卧室等一应俱全。如此这般,机关的“气派”是出来了,可是“形象”背后的阴影也放大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也随之疏远了。
由此,想到了周恩来同志的节约观。新中国成立伊始,周总理就坚持勤俭建国的方针,提出“精简节约先从政务院做起”。国务院会议厅一直是周总理召开会议的地方,光线阴暗、面积狭小。有关领导建议改建扩大这个会议厅,总理不同意,后来国务院机关的有关部门自己动手,将室内两头的隔断打通,稍加修理,增加了一些会议桌椅。周总理见了非常满意,说“这不是很好嘛!”后来,有人提出盖政府大楼,把国务院会议厅和办公室一起解决,总理坚决不赞成。他曾对薄一波讲,连清朝最后一个摄政王载沣办公的地方也只有东花厅、西花厅,办事的大员只有四五个人,他的衙门总共不过十几个人。我们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只要我当一天总理,我就不盖政府大楼。在筹备庆祝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又提出修建政府办公大楼计划,周总理得知后再次严肃地说:“只要我当总理,你们就要把大兴土木的念头取消。国务院不能带这个头。”周总理对国务院机关要求严格,对政府组成部门同样如此。1950 年11 月1 日,周总理给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批示:“外交部修建太费,必须节俭。东楼应停止装饰。西楼不得加修,只修缮其破漏者。一切家具,不许购买。至要。”1955 年6 月,在国务院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上,周总理在肯定铁道部工作成绩的同时,指出“铁道部的浪费也很大,如每次通车都剪彩,今后可以减掉。”就是对于外宾的接待,他也坚持节约的方针,提倡用国货。1951 年7 月,就有关部门提出的招待外国使节改进办法,周总理逐条作出批示,如对水果按季节一律用国产一条批示“以少为好,不要多”,对菜仍中餐西吃,材料用国产一条批示“数量亦不宜太多”。对酒也用国产一条批道“汽水亦需国产,酒不要多”。周总理认为,“节约是个储蓄的力量”。经济困难的时候,固然要勤俭节约,经济好转的时候,也应当节约,将钱花到有实际意义的地方,不能事事都搞,百废俱兴。因此一有机会他便讲节约这个问题,而且率先垂范,同时对下属从严要求。
从开国总理的节俭细节中,我们看不出一丝的小气和寒酸,有的只是对老一辈革命家崇高风范的无限景仰。建设节约型社会,人人有责。但最首要、最关键的,还是建设好节约型机关。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有责任、有义务做节约型领导。我们每一位机关工作人员都有责任、有义务做节约型机关工作人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