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ugust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 | |
|
公告 |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
统计 |
blog名称:宁静致远 日志总数:2340 评论数量:2658 留言数量:88 访问次数:17488872 建立时间:2004年11月1日 |
| 
|
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收藏]中国球迷观看世界杯感慨良多 |
本文转载自W3CHINA.ORG讨论区(BBS.W3CHINA.ORG) 原文链接以下为原文:中国球迷观看世界杯感慨良多
德国举行的第18届足球世界杯比赛吸引了无数中国球迷起早贪黑地、昼夜颠倒地观看精彩的比赛,不过令人们遗憾的是,中国足球却无缘参加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
舆论:改革不彻底风气腐化压制人才
有舆论认为,中国足球的体制改革不彻底。另外,社会金钱至上的腐化风气不可避免地压制真正足球人才的出现。
中国人目前观看足球世界杯赛更多的是以“看客”或者“旁观者”身份观看,这句很带刺激和无奈的话是前中国男子足球队队长马明宇在担任本届世界杯赛的电视直播嘉宾评论员时讲的。
马明宇还说,中国在本届世界杯赛上的缺席是一种遗憾。那么,造成这种遗憾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体育界内外长期困扰的问题最近又再次提了出来。
球员水平与收入不成正比?
舆论认为,中国足球进入职业化体制管理模式以来,各方所抱的希望很大,但是在国际足联的排名榜上,中国队一直处在40至50名的位置上,球员总的技术水平长进不大。
与此同时,中国球员的收入呈现了“异常的增长”。进入商品化的中国社会对中国足球的吹捧十分火爆,“炫耀性腐败”提法就是用来刻划中国足球这个时期发展特点的。
在中国社会目前“赚钱总动员”的推动下,厂家和赞助商以及广告商绞尽脑汁抬高和吹捧运动员和运动队,而足球队队员,无论来自国家队还是地方队,身不由己地陷入需要炫耀和拔高自己的恶圈。
因此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足球场上黑哨、假球、受贿事件不断出现。有报导说,有的足球专业人士甚至对某些体育规则都似是而非,各种球赛的博彩活动更使得中国足球界乌烟幛气、沸沸扬扬。
魏纪中:产权不分政企不分
有专家指出,中国足球运动的管理体制在有关联赛的关键环节上依然被中国足联一家所垄断。第一财经日报援引中国体育界人士魏纪中的话说,中国足球问题的核心还是产权不分、政企不分。
他认为,中国足球的管理者--中国足协目前实际处于一种垄断地位。中国足协掌控着有关联赛的实际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监督权以及仲裁权。
中国足联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中国足球似乎还是国家在管,政府在经营。
李少民:无公平竞争选不出顶尖球员
在具有垄断性质的竞赛机制下,实现足球场上的公平竞争,要想足球人才辈出谈何容易。美国欧道明大学经济系教授李少民就持这种观点。他指出,就竞技水平而言,中国足球队可能并非就是中国目前最优秀的。
李少民说:“腐败为什么对足球影响这么大呢?我想有这么一个原因。首先,什么叫腐败?腐败就是不经过公平竞争、不经过市场,把与自己有关系或者把给自己好处的人往上推。按照这个原则,推到顶的人就可能不是最好的运动员,这样的运动员怎么能够打赢嘛?”
李少民说,只有真正过渡到由市场管理足球,中国足球才能健康发展。他说,市场是不会给你吹黑哨的,优胜劣汰是市场规律。
他说,中国应该彻底改变政府干预足球,干预体育运动的局面。
李少民:足球容易受到人为操纵
为了说明中国足球可能更容易遭受的腐败影响,李少民特别解释了足球运动的结构特点。
他说,足球同短跑等项目的竞技不大一样。他说,足球运动是一种庞大的行政组织行为,因此很容易受到人为操纵因素的影响。
李少民说:“我认为,奥运会的腐败可能没有足球这么容易。以短跑为例,时间是白纸黑字,一秒一秒算得清清楚楚,腐败相对困难。足球相比而言,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组织行为。这一过程复杂得不得了。在这种情况下,越复杂,腐败的机会就大,因为本来有时很难分辨哪个运动员更好。”
目光短浅足球水平降低根源之一?
报导还说,一些中国体育界人士认为,目光短浅是导致中国足球水平日益降低的另外一个根源。
媒体援引前中国男足队长马明宇的话说,中国依然缺乏从小扎实培养球员的体制和社会氛围,而优秀球员不是能靠宣传隔夜就能产生的。他用“拔苗助长”概括了中国目前的足球改革。
报导说,马明宇本人退役后选择了投资足球学校,希望改变中国足球改革最初没有做好的这项基础工作。显然,马明宇不是到受政府资助的那类体校端铁饭碗,他只是对这所足球学校投资,不直接参加管理,也许这体现了这位中国足球界人士与传统决裂的某种决心。
中国队为何无缘世界杯
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开幕,足球场上却看不到中国球员的身影。球员的待遇高了,商业赞助多了,但是球却越踢越差了,早早地离开了2006年世界杯的小组赛场。
据《亚洲周刊》06月12日报道,从1957年开始,曾经先后有来自3个国家的外籍教练和5位本国教练带队,8次向世界杯决赛圈发起冲击。2001年,在塞尔维亚籍教练米卢的带领 下,中国队历史性地打进在2002年在韩国和日本举行的世界杯决赛圈。
6月3日,在世界杯组委会上国际足联副主席贝肯鲍尔说:“我很希望那些代表了世界主要力量的国家能够在这届杯赛上有所表现,特别是中国队。遗憾的是你们没有最终来到德国,这也是我感觉到这次比赛上的一个遗憾。”
许多球迷表示中国队一直无法迈入世界杯的大门,是中国足球的联赛制度导致中国足球的选拔机制十分落后。
自90年代商业化以来,中国足球运动因为球迷最多、全社会关注最多,因而动用社会资源最广泛,享受优惠最多,但最后却是中国效率最低、浪费最严重、负面评价最多的烂摊子。
统计显示,2005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观众不到 2004年的三分之二,广告额也下降了30%以上。球员向“钱”看,脚都被花花绿绿的钞票绊住了,成了“软脚蟹”,临门一脚,欲振乏力。在中国目前的球场上,从球员、教练到俱乐部,没有几个能保证与假球不沾边的。
伴随着中国足球成长起来的黑哨、假球、球员违法犯罪甚至是赌球行为,也耽误了许多本来发展良好的小运动员们。
一位资深球迷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13亿人口的中国,据说还是足球的发源地,居然拿不到进军德国的一纸通行证。观看缺少中国队参加的世界杯,这种感觉怎么样?就像一群光棍聚在一起过没有情人的情人节。”<完>参与讨论本主题
|
阅读全文(2166)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