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ugust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 | |
|
公告 |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
统计 |
blog名称:宁静致远 日志总数:2340 评论数量:2658 留言数量:88 访问次数:17504773 建立时间:2004年11月1日 |
| 
|
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计算机应用][收藏]单碟容量决定的不仅是硬盘容量 |
本文转载自W3CHINA.ORG讨论区(BBS.W3CHINA.ORG) 原文链接以下为原文:单碟容量决定的不仅是硬盘容量 随着硬盘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价格的逐步下降,大容量硬盘已经非常普及。诸如"这款硬盘的单碟容量是多少?"、"为什么我们硬盘容量与碟片所支持的容量有所出入?"等话题也是讨论的热点。而今天,我们也就根据此类问题,介绍一下硬盘的单碟容量。
一、影响硬盘性能的重要参数有哪些
现在常从宣传广告或者杂志报刊看到硬盘单碟容量多少,接口是SATA,数据缓存为8MB等等,那么有那些指标为影响硬盘的性能呢(图1)?
1.转速
毫无疑问,转速是硬盘的所有指标中除了容量之外最为引人注目的性能参数了。任何一款硬盘的面世时,它的宣传材料中都会在第一条提到它的转速。转速对于硬盘随即传输速度和持续传输速度都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台式硬盘转速仍停留在5400RPM和7200RPM两个水准之上。
2.单碟容量
如果说转速是硬盘性能的第一要素,那么处于第二位的无疑应该是磁碟表面的磁记录密度。随着硬盘容量的增长,传统的靠增加碟片来扩充容量已满足不断增长的存储容量的需求是不可行的,只有提高每张碟片的容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主流硬盘的单碟容量拥有80GB、100GB、133GB、160GB四个规格。
3.平均寻道时间
这就是磁头到达目标数据所在磁道的平均时间。这个时间和磁头平均潜伏时间(完全由转速决定)一起决定了硬盘磁头找到数据所在的簇的时间。这个时间直接影响着硬盘的随机数据传输速度。目前的主流硬盘中,稍快为7.6毫秒外,一般的硬盘基本为8.5~9毫秒。
4.数据缓存
除了上面提到的3个因素以外,提高硬盘高速缓存的容量也是一条提高硬盘整体性能的捷径。一方面,缓存容量的加大可以使得更多的预读数据被容纳,同时缓存的大小对于硬盘的持续数据传输速度也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目前市面上主流硬盘的缓存已经从此前的2MB增加到8MB,甚至高达16MB。而各个公司新推出的产品则更是通过缓存容量来把产品定位传达给市场。
5、接口类型
接口也是影响硬盘性能得一个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硬盘所支持得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现在主流的硬盘接口类型已经升级到SATA II规范,传输速率高达300MB/s。不过由于硬盘盘片及磁盘技术的限制,目前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及连续数据传输还无法达到100MB/s以上水准,现在一般硬盘的传输率均在50~80MB/s之间,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无法充分发挥SATA II的全部功效。
二、单碟容量的大小很重要
硬盘的单碟容量也就是指单片碟所能存储数据的大小,单碟容量的提升就是存储密度的提高。一块大容量的硬盘往往都是有几张碟片所组成的,在碟片一定的情况下,单碟容量越大硬盘的容量也越大。
除了对于容量增长的贡献之外,单碟容量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提升硬盘的数据传输速度。单碟容量的提高得益于磁道数的增加和磁道内线性磁密度的增加。磁道数的增加对于减少磁头的寻道时间大有好处,因为磁片的半径是固定的,磁道数的增加意味着磁道间距离的缩短,而磁头从一个磁道转移到另一个磁道所需的就位时间就会缩短。这将有助于随机数据传输速度的提高。而磁道内线性磁密度的增长则和硬盘的持续数据传输速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因为现在的台式硬盘早已不需要交错因子,磁碟每次从磁头下经过一圈,磁头所在磁道中的目标数据会被读取一次。而磁道内线性密度的增加使得每个磁道内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从而在碟片的每个圆周运动中有更多的数据被从磁头读至硬盘的缓冲区里。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更高单碟容量的5400RPM硬盘有着比单碟容量较低的7200RPM硬盘更高的性能的原因。
单碟容量的提升是随着硬盘技术的逐渐提高的,在2000年时才出现单碟容量40GB的硬盘产品,而现大单碟容量已经增加到160GB。目前市场台式硬盘的单碟容量主要有80GB、100BG、133GB。 <完>参与讨论本主题
|
阅读全文(1529)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