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漫之门]中日动画感触 原创空间, 随笔, 心得体会
|
为什么日本动画到了中国经过翻译之后,用中文说出来的感觉总是要差一点呢,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找不到好声优,也不是因为口型对不上之类的问题,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中文那种吐字说话的方式跟日本的方式大不相同。我们说话要准确,清晰,而日本人讲话讲究的是暧昧,隐晦。有的时候其实一个“只是。。。”后面就可以不说下去了,对方也就懂了,但是中文不可以,一定要说清楚明白了才能算数。而且,虽然是同一个句子,但是声调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就大不相同,同样一句“我回来了~”,声调的不同就能够表现出人物的高兴还是沮丧,中文同声翻译之后,许多这类的话语都犹如白开水一样,当然要比日语要差很多了。而且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对待日本动漫喜欢删减,许多画面看似无关紧要可以不要,但那也许是表现人物内心的一个小动作,有了这些画面,也许这个人物性格就能够表现的更加丰满。 中国的动漫为什么经过这么多年都发展不起来,我想主要是没有专门的声优,也没有专门的动画音乐创作家,靠画面和一些简单的音乐,就想要赶上日本?赶上美国?根本不可能啊!真正能抓住人们的心的还是音乐啊!日语5个元音为基础表现出来的音乐比起国语和英语唱歌时吐字需要清晰,不能时时押韵这一点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毕竟日语说出来的时候就有如唱歌一般可以拖长音,唱出来也不会有那么明显的方方块块的感觉。 可以说,日本是用动漫产业来推动音乐产业,同时音乐产业又对动漫产业有着积极的作用,两方面都在良性循环着。一个动漫声优,在出完一出动画之后可以再通过这个动画之名出单曲,而让更多人欣赏到这位声优的歌声之后会引起他们观看这个声优的下一部作品的兴趣,由此一来这位声优和这些动画都能够一起出名,所带出的经济效应足以让相关的公司作出更好的作品。在中国就不行,根本无法培养出一批像样的声优来支撑动漫的发展,单单只靠3D技术救不了中国的动漫,只有画面却缺少内涵的作品更是令人难以提起兴趣观看。 经过这么多年的动漫音乐熏陶,虽然还是日文不能全懂,但我如今已经能分辨出好多句子的意思,对日语水平来说应该算是大有帮助吧。同时我也对中国动漫音乐的一种有失望的感觉,这么多年了,能听得进耳的就算是美少女战士和樱桃小丸子的港版了吧,但要说是用国语唱的,一首都没有。所以在以后的岁月里我还会继续支持日本的音乐,尽管周边的人们会认为我哈日甚么的,但是我想我对日本音乐的喜爱只是对日本文化的一种欣赏罢了,而且不必什么事情一提到日本都要上升到政治层面吧~ | |
烟雨枫心 发表于 2007/1/30 22:14:24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