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August 2025»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公告

大理丽江旅游

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游 

丽江旅游网

丽江旅游景点

丽江旅游线路

云南旅游咨询

云南旅行

云南旅游图片

云南旅游论坛


我的分类(专题)

日志更新

最新评论

留言板

链接

Blog信息
blog名称:
日志总数:11
评论数量:5
留言数量:0
访问次数:60132
建立时间:2007年5月18日




[云南游记]西双版纳游记
旅游自然

517you 发表于 2007/5/24 13:56:40

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我国云南省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相邻。这里居住着傣、哈伲、彝、景颇、布朗、拉祻、瑶等十三个少数民族。西双版纳具有非常独特的亚热带风光,热带雨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这是在我国其它地区很难见到的,而且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材王国”三大王国的美称,是一个热带雨林风光独特和民族风情纯朴,四季如夏,风景美丽如画的神奇地方。 我于2002年10月和2003年8月先后两次到这块祖国的璀璨绿宝石之地观光旅游,其迷人秀丽的景画让人流年往返。那人、那水、那山、尤其是那树无不透着灵气。是人美、树绿、山清水秀,美丽富饶的植物王国,也是憨态可鞠野生大象的栖息地,更是孔雀的 故乡…… 走进西双版纳,天空是那么晴朗;空气是那么清新;树是那么翠绿,澜沧江像傣族“莫德哩,少德哩(汉语:小伙儿,姑娘)”的橘色头巾和丝带,由东往西逶延奔腾而过。莫德哩和少德哩们穿着靓丽的傣服跳着美丽的孔雀舞欢迎远方到来的客人。我仿佛来到一个世外桃源,目不暇接地浏览山、水、树和那傣族人居住的吊角楼;急不可怠地呼吸那从原始森林绿色宝库中释放出的清鲜地空气,诱人景色使我忘掉旅途的疲劳和初来乍到时的高原反应。啊,我被西双版纳这个神秘的“大象国”和金色孔雀之乡所陶醉,所迷恋,真可谓秀色可餐啊!时隔数年每当我听到用葫芦丝吹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的歌曲时,西双版纳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仍然在我脑海中历历再现,我仿佛又置身于西双版纳… 傣族占版纳州人口的35,傣族又分旱(汉)傣、水傣和花傣三个分支。姓氏多为“刀、依”,他们房屋依山傍水而建,房屋为两层,下层为柱(通常用来拴耕牛和养家禽)上层为居室,早期为竹木结构,现为砖混结构,样式仍保持吊角楼的式样。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勤劳的民族,尤其是傣族妇女一年四季辛勤***劳。她们柔软的身躯既能跳出优美的孔雀舞,也能承担起繁重劳动,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活脱脱像一只只美丽的孔雀,田野、村寨、 街头到处都有她们的倩影。 傣族保持最完好的古老的村寨在版纳有好几处,橄榄坝尤为著名。橄榄坝位于傣语中叫勐罕,是一块有50平方公里的大坝子,因形似橄榄而得名,澜沧江由北向南,横穿坝子中心。橄榄坝海拨530米,花开四季,青山绿水,坝子里全是族村庄,座座精巧别致的傣家竹楼和佛寺掩映在椰林和绿树丛中,竹楼周围栽着香焦、芒果、荔枝等热带水果,还有高大挺拨的椰子树,亭亭玉立的槟榔树,把傣家竹楼打扮得格外妖娆。这里是西双版纳傣族居民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有一种自然、纯朴、宁静的美。 走进橄榄坝村寨大门,身着艳丽地民族服装的莫德哩和少德哩站立两旁,用傣语和傣歌祝福和欢迎远方的客人光临村寨。我们漫步在村寨的小道,两边的竹楼错落有致,每幢楼前栽有槟榔树和芭蕉及我叫不来的花木,仿佛就是一座花园别墅,傣楼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傣家人精湛工艺,也体现了他们的文明程度和聪明才智。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这些游客作客于一傣族人家,这家的“老棉桃”(傣语对中老年妇女尊称)和少德哩接待了我们。我们在她们家的竹楼上客屋席地而坐,老棉桃和少德哩为我们沏上一杯热香的糯米茶后,由少德哩向我们介绍傣家风俗人情,并热烈欢迎我们来村寨做客。而后她们拿出自己手工打造的银饰诸如银手镯、项链等工艺品向我们兜售,大家选购一些中意的首饰做为礼品好回去馈送亲朋好友。我们告别了老棉桃和少德哩来到村寨的广场,老远就听见从广场那边传来喜庆和欢快的鼓、芒声,我们放眼望去,只见一群身着民族服装的傣族男女,正随着鼓、芒的节拍和着笙、葫芦丝节奏,跳着欢快的舞蹈向游客表演,我们禁不住跟随着加入歌舞队伍,模仿着她们舞蹈像模像样的跳起来,并不时拿出相机与她们合影,以留下美好的记忆…… 玩兴正浓广场中央传来阵阵嬉闹声,原来傣族传统的节目“泼水节”开始了。只见橄榄坝广场中央的喷泉周围游客如织,他们换上傣族服装与当地傣族人每人手中拿着盆子,舀着喷泉池中水相互对泼,有的分成两组接成对手打起水仗来,个个淋的像一只只“落水的孔雀”嘻闹着,尽兴的玩耍着,沉浸在欢乐之中,把一切烦恼和忧愁泼到九宵云外,留下的是幸福和欢乐,也是傣家人给予我们游人的吉祥祝福。 欣赏罢“泼水节”我们又随导游乘电瓶车参观傣族人膜拜的寺庙。傣族是一个信奉小乘佛教的民族,在他们居住的地方随处都可见一座座金碧辉煌像金字塔的寺庙。尤其是地处勐海县勐遮乡景真村旁“八角亭”,它坐落在的一座圆形山丘之巅,属佛教建筑中的戒堂,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最初建于公元1701年,距今已近300年历史。景真八角亭造型玲珑华丽,别具一格,为我国小乘佛教建筑中的一件精品,也是古代西双版纳傣族建筑艺术水平的一个标志。正门呈拱形,拱门上方设有卷龛,供奉有铜质佛像一尊,两扇用红椿板制作的大门上,分别雕有傣式太阳花和双龙绞尾图案。门前有一木梯与石阶相连,两侧各立着一头雄狮和一条神龙。雄狮张牙舞爪,巨龙摇头摆尾,形态栩栩如生。八角亭为砖木结构,由座、身、檐、面、顶5个部分组成。基座为折角亚字形,亭通高21米,底直径10米,分为8个大面,31个小面,成32个角,24面墙壁构成亭室,室内外墙上用金银粉漏印图案,亭顶为木结构呈锥形攒尖顶式的多层屋檐,12根10米长的横梁撑起10层别致的八角形楼阁,面铺平瓦,如鱼鳞覆盖。戒堂前三百余年菩提树见证着西双版纳的沧海桑田,戒堂香客如云,香火终日不断。 大凡傣族男孩从五岁起都要脱发为僧,到寺庙出家,接受佛教教育的洗礼,面对佛他们顶礼膜拜,十分虔诚。僧人的头是绝对不能让人摸的,摸僧人的头是大为不敬的,他们认为一摸他的头,就会把他的聪明和灵气摸掉。香客和游客进入寺庙必须拖掉鞋子,寺庙内香客如织、香火缭绕终日不断,面对神明香客们默默祈求心中美好意愿,愿神明保佑他们幸福安康!为此,傣族人对两种人较为崇拜和尊敬,首先是僧人,其次是戴眼镜的人。僧人是神明的代表;而戴眼镜人往往是有学问的人,有教授之称,但对于戴墨镜的人不受欢迎,傣族人戏讽为“戴眼镜的是教授,戴墨镜的是野兽”。可见傣族是一个尊重知识,崇尚现代文明与古老佛教文化,聪明而不失幽默的民族 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野生动物的荟萃地,哺乳动物有102种占全国总数的37.7%,也是亚洲象的分布区,据考察版纳约有180头亚洲象印度野牛500头占全国的97.4%,印支虎23头。此外,还有白颊长臂猴、豚尾猴、印度野牛、大灵猫、小灵猫、哈氏彩蝙、鞘尾蝙、大竹鼠、大绒鼠等。据统计版纳共有两牺动物38种,爬行动物63种,鸟类427种,昆虫14737种。为领约版纳的“动物王国”风采,我们一行选择了“野象谷”景点,以期望看到野象等野生动物。 野象谷景区面积369公顷,距景洪47公里。野象谷为低山浅丘宽谷地貌,海拔747—1055米。区内沟河纵横,森林茂密。森林类型依海拔高度变化而分为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和黄竹林,森林覆盖率达96%。据景区简介介绍:“景区内的动物除亚洲野象外,还有野牛、巨蜥、蟒蛇、绿孔雀、犀鸟、豚尾猴、猕猴、黑熊、穿山甲、大灵猫等保护动物以及大量的蝴蝶、鸟类和两栖类动物。纵横的沟河、茂密的森林、繁多的植物为以亚洲象为主的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由于景区处于勐养旅游区东西两片区的结合部,自然成为各种动物物种的通道,加之多年来的人工招引和严格的保护,出没于这里的野象更加频繁,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成为西双版纳惟一可以方便观赏到野象的地方。从1994年开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在主景区修建了5公里长的游道、300米观象高架走廊和可住宿30人的树上旅馆。在景区外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象驯养表演学校和人工蝴蝶养殖园及一个有0.6公顷森林面积的网笼式百鸟园。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现已成为集中展示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神奇秘境和“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形象的窗口风景区。”但我们一行到了野象谷刚不久,由于老天不作美,便下起了磅沱大雨,仅看了训象表演和孔雀园的孔雀便扫兴而归。   到了西双版纳不看热带森林就等于没来西双版纳,不看植物园就等于白来版纳。版纳地处北回归线,是我国少有的原始森林宝库,有祖国绿色宝石之称,至今原始森林中仍有侏罗纪时代的植物,据热带森林保护区园区简介:“保护区高等植类有4152种,占全国总数的14%,不同地质年代的植物种类和区系成分常常在一个植物群落里,镶巅交错,异彩纷呈,森林面积在21485公顷,占保护区地总面积的8809%,其中:热带雨林13920公顷,热带季雨林3041公顷,亚热带常纱阔叶林180301公顷;落时阔叶林


阅读全文(2061)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验证码:  (不区分大小写,请仔细填写,输错需重写评论内容!)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注册 | 博客登陆

Sponsored By W3CHINA
W3CHINA Blog 0.8 Processed in 0.230 second(s), page refreshed 144757750 times.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苏ICP备05006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