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ugust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 | |
| 公告 |
暂无公告... |
Blog信息 |
blog名称:新桔子的新世界 日志总数:92 评论数量:99 留言数量:1 访问次数:431078 建立时间:2005年3月20日 |

| |
[朝花夕拾之乱弹]或许你曾经听说过:偷肾的故事 文章收藏
新桔子 发表于 2005/4/5 19:57:41 |
广州大学庆祝期中考结束是个传统。
这个男生去参加上星期六晚上的庆祝。他觉得很快乐,喝了很多酒,而且有些女孩对他有兴趣,于是邀请他参加另一个庆祝会。他很快的就答应了,并且自己一个与女孩们坐出租车(有车哦)同去。
庆祝会是在另一楼公寓。他们继续地喝酒,并吃了一些不知名的药。
等他再醒来,发现他全身赤裸地在浴缸中,而且浴缸里满满的都是冰。药效仍然没对完全退去,不过他看了看四周,发现只有他一个人。
他看了自己的胸部,发现上面用口红写了“打110,否则你会死”。他接着看到了一支电话就在浴缸旁,于是他就打了电话到110去。
他向110说明目前的情况并表示他不知道自己在何处,他吃了什么,与他为什么要打这电话。110建议他检查自己的背,而他只发现了两条九寸长的切割伤口在背部下方。110要他马上躺回满是冰的浴缸,并马上派一组急救队来。
在仔细检查之后,明显地,他发现事实超出预期。
他的肾脏被偷了!在黑市里,一对肾脏值30,000元!
这件事可能是:第二个庆祝会是个骗局,参与的人中至少有医学院学生。被害人所吃的药也可能不只是单纯的迷幻药。不管如何,被害人现在正躺在医院里靠维生系统过活,并且等待肾脏的捐赠。中山大学正与广州大学医学中心合作,在寻找这个大四学生的肾脏。
警告大家,一种新型态的犯罪正在发生,并且以旅行者为目标。这个犯罪组织很有规模,有钱,并且有训练有素的人员。这犯罪行为正发生在绝大多数的主要城市,最近尤其是在广州。犯罪过程往往从旅行小心,一整天工作完后晚上到酒馆喝酒开始。有陌生人从吧台走过来,好象他是单独的一人,并且请旅行者喝酒。最后就是旅行者发现自己躺在旅馆的浴缸中,颈部以下全埋在冰块中,而旅行者只记得他在喝小酒。浴缸旁的墙上有纸片贴着,并写着要旅行者不要动,打电话给110。而电话就在浴缸旁的小桌子上,以方便旅行者打电话。打到110后,110很熟悉这类的犯罪方法便请旅行者并慢慢的触摸他的背部下方,是否有管子突出。如果有,110会要求他保持不动,并派人来求援。110知道这位旅行者的肾脏被取走了。
这不是恶作剧的故事,也不是超科幻小说,这是真实的故事。这故事被纪录并被当事人确认过的……
当你在旅行时,有陌生人靠近时,请务必小心。他们接到了有关这方面有组织的犯罪的消息,这是很严重的。一位消防队朋友的女儿也遭到了这不幸,而且有专业技术的医生参与其中!此外,军方也接到了这方面的警告。
所以,这故事的最后一句应该是:请将这个故事转达给你!
2001年10月2日,《南方都市报》刊载了一篇题为《大活人两肾被偷——澳警方接报数起类似盗窃器官案件》的耸人听闻的新闻,说一个叫艾里克·李的28岁新加坡男子在悉尼探望女友时,在悉尼市南部著名的“金丝雀”酒吧受到一名衣着性感的白人女性的诱惑,喝了含有高浓度的安眠药和麻醉剂的饮料,最后被盗取了两颗肾脏的悲惨经历。
该消息刊载之后,立即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上不胫而走,如人民网、新浪网、网易新闻、雅虎中国、千龙新闻网、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Lycos新闻、东方网、大洋新闻、天虎新闻以及《深圳晚报》(10月2日)、《福州晚报》(10月3日)、《金陵晚报》(10月3日)和《武汉晨报》(10月5日),其中大洋新闻的的标题改为“骇人听闻!澳州发生窃取活人肾脏案”,《深圳晚报》标题改为“澳洲发生惊世奇案 大活人被窃两个肾”,《金陵晚报》的标题改为《“天哪!我的两个肾被人偷了!”》,极尽煽情之能事,令人不寒而栗,不少有计划到澳大利亚旅游的中国人也不免踯躅犹豫起来。
不过,文章里一段活灵活现的描写却引起了笔者的怀疑,为了叙述方便起见,且引述部分如下——
约1小时30分钟之后,艾里克慢慢清醒,发现自己全身赤裸,躺在房间附设的浴缸中,浴缸里全是冰块,把他全身都冰紫了。浴缸对面的镜子上用口红写着几个大字:“赶快拨打000(000是悉尼市的急救热线)”。
艾里克往右边一看,发现伸手可及之处就有一部电话,他不由自主地拨打了三个零,发现了自己一辈子也不会相信的事实:
艾里克:你好,我发现自己躺在浴缸里,有人要我打这个电话。
000:“请问你能设法看到自己的背部吗?”
艾里克:(背朝镜子,回头赫然看到自己腰部左右各一道约十几厘米长的伤口)是的,天哪,有两道伤口。
000:请你迅速躺回原处,躺到冰块里,千万不要移动,我们的急救人员和警察会在3分钟内赶到,很有可能,你的肾脏已经被偷走了,但你仍有生存的机会……
几分钟之后,艾里克被送往悉尼市高山私人医院,他在接下来的几周内都要靠管道维持泌尿系统的正常工作。他在等待有人能捐出一个健康的肾脏或尽早轮候到义务捐出的肾脏,但希望很渺茫。
悉尼警方表示近日已接报数起类似的器官被盗案件,怀疑这些事件是同一团伙所为,并有可能与当地黑社会有关……
从常识而言,这么一个残忍地把人的两颗肾脏都盗取的冷血团伙,分明是要置对方于死地,又有什么理由要把受害者放在盛满冰块的浴缸里,还留下急救电话呢?这不分明是要给警方留下线索,生怕案件破不了吗?!难道这是一篇假新闻不成?
令我们感到振奋的是,在新浪网上阅读这条新闻的网友在发表评论时也提出了类似的怀疑,有的还直截了当地指出这就是一条假新闻,并称其早就在网络上流传,可惜网友未能提供令人信服的佐证。不过,网友的发言给了我们启发——想来这么轰动的事情,通过因特网是应该能够查出个子丑寅卯来的。出乎意料的是,当我们在一个搜索引擎上输入“kidney(肾脏)、theft(盗窃)和bathtub(浴缸)”之后,竟然出现近1000项查询结果,不但发现盗肾的故事是一条彻头彻尾的假新闻,而且这个弥天大谎在西方至少已经流行了10年之久!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是否也令刊登、转载这么一条无稽消息的众多国内媒体汗颜?),有识之士早已经在因特网设立了许多揭露这种“小道消息”的网站和网页,反复提醒善良的人们不要上当受骗!
一个名为“识破骗局”的网站就发布了一篇 “盗肾案漏洞百出(Kidney Capers Hold No Water)”的文章,明确指出,“盗肾案流言在沉寂一年之后,再度沉渣泛起。这一流言早在1991年前后就已经出现。这个通过伊妹儿(电子邮件)方式传播的故事声称,一个出差在外的商人到酒吧喝了一杯之后醒来,就发现自己躺在一个盛满冰块的浴缸里,而浴室镜子上的一段留言则提醒他立即拨打911报警电话,否则会有生命之忧。”
据美国器官资源共享中心(UNOS)官方网站的一篇文章透露,偷肾新闻和吸血鬼传说及“猫王”再现传闻一样,经久而不衰。1991年4月,美国《华盛顿邮报》首次刊登一篇关于偷肾流言的调查报告,作者顺藤摸瓜,追根求源,终于啼笑皆非地发现,偷肾故事原来出自一部被退稿的电影脚本!1997年1月30日,《华盛顿邮报》再次载文对盗肾“神话”沉渣泛起进行抨击。
美国信息总署的官员认为,偷肾故事是冷战时代一些组织为了给美国抹黑而故意传播的恶作剧,不料却生根发芽,成为因特网上永远的谈资了。至于受害者,则从拉斯维加斯的赌徒发展到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贪杯好色旅行者,地点也从美国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如1998年因特网上就风传有组织严密的偷肾者在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悉尼活动,但迄今没有一例得到过警方或医疗机构的证实!
据urbanlegends.about.com/library/blkidney.htm透露,网络上有人在讨论版张贴出“不要再去酒吧玩乐的理由”的帖子,声称偷肾新闻确有来源,刊登在1997年秋季的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校报《得克萨斯人日报(Daily Texan)》。这个帖子的情节和上述《南方都市报》的故事大体相同,只不过男主角不是到澳大利亚探亲的新加坡人,而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一名学生,在该校秋季欢庆期中考试结束的传统活动中,他和一个姑娘在酒吧里邂逅,喝了几杯之后随对方去了在一所公寓里举行的另一个派对,继续喝酒,并服用了某种毒品。苏醒之后,他发现自己躺在装满冰块的浴缸里,胸前用口红写着“快打911报警电话,否则你就没有命了”字样。其后的情节,读者可想而知,他发现自己被人偷偷割掉了两只肾脏!
帖子最后煽情地说:“目前,他(受害者)正在医院里依靠生命维持系统苟延残喘,等待有人给他捐献一只肾脏。得克萨斯大学正和贝勒大学医疗中心通力合作,尽早为这位不幸的二年级大学生寻找到匹配的肾脏。”(可笑的是,当偷肾传言1998年在澳大利亚泛滥时,有关的消息只是把上文中的“得克萨斯大学正和贝勒大学医疗中心”改成“悉尼大学和阿尔弗雷德王子医院”,把报警电话由美国的“911”改为澳大利亚的“000”外,其余几乎没有什么改动!)
这条新闻还煞有介事地告诫人们,这个消息并非谣言,也不是科幻小说,而是被证明的事实。“一个新型的犯罪团伙正把目光瞄准出差的商人。这种团伙组织周密,资金雄厚,拥有非常专业化的人员,出没于美国各大城市,而最近正活跃在新奥尔良地区。”
那么,究竟《得克萨斯人日报》是否刊登过类似的消息呢?否!倒是《得克萨斯人日报》1997年11月20日就发表了一篇辟谣社评指出:
“很明显,目前一条题为‘不要再去酒吧玩乐的理由’的信息正在全球传播。这条信息的匿名作者声称,《得克萨斯人日报》的一条消息报道说一个有组织的犯罪团伙——偷肾者——正在美国各地活动,他们把麻药悄悄放入无辜的大学生的饮料之中。事实上,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捏造,大学校园里没有发生过类似事情,奥斯汀(得州首府,得州大学所在地)也没有发生过类似事情,火车上、飞机上也绝无此事。其实,大活人被偷肾脏只不过是江湖传奇,根本没有相信的必要。如果你再次收到类似的伊妹儿,请给发信者回复,把事实真相告诉对方。”
1997年伊始,偷肾案传言甚嚣尘上,题为“旅行者警惕!”的连锁伊妹儿在因特网刮起了一阵暴风骤雨,矛头直指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东南部新奥尔良地区,一时间人心惶惶。当地警方虽然没有接到受害人的报警电话,但提心吊胆市民的咨询电话却响个不停,甚至影响到警方开展正常工作。无奈,新奥尔良市警察局1997年1月30日专门在其网站上开辟了一个网页(www.mardigrasdy.com/policel.html)对偷肾事件予以辟谣,这则《致因特网用户》的辟谣声明指出:
过去6个月以来,新奥尔良市警察局接到诸多询问,美国不少公司和组织警告旅客到新奥尔良必须提防一个组织严密犯罪团伙,他们指控该团伙在游客喝下他们掺有迷药的饮料后盗取旅客的肾脏。
在对这些指控进行认真调查之后,新奥尔良市警察局发现,这完全是毫无根据的谣言。在因特网上传播的对旅客的警告都是编造的,鉴于这些消息涉嫌传播虚假、误导的信息,传播者可能触犯刑事法律。
如果有什么需要垂询,请和新奥尔良市警察局公关部负责人马龙·迪菲罗警官联系,电话是(504)826-2828。
据《休斯敦记事报》1997年2月11日的一篇新闻指出,当时美国不计其数的公司或组织都曾收到一个以奥斯汀某“工程经理”名义传送的题为“旅行者警惕!”的传真和伊妹儿,其后还附有此人的名字和电话。然而,当人们打电话前去证实时,电话自动答录机却回答:“如果你是询问因特网上的故事问题,我非常遗憾地告诉你,那并不是我本人发布的。”
除了新奥尔良,偷肾故事的发生地还有赌城拉斯维加斯和休斯敦。因特网上传播的伊妹儿无不言之凿凿地表示,这三个城市的警方和救援机构都在严密关注事态的发展。其实,只要给这三个城市的警务部门或医疗机构联系一下,就会得知所谓的偷肾新闻没有任何根据,完全是捕风捉影。
早在1999年8月,休斯敦警方的发言人约翰·雷吉奥就明确表示,“这不过是好事之徒的恶作剧,不幸的是,因特网没有传统媒体的监管机构,无法阻止铺天盖地的失实信息的迅速传播。”
可悲的是,很多人对媒介传播的信息不分青红皂白,笃信不已,甚至连全美商业旅行协会、美国珠宝协会和Sherwin-Williams公司,也向自己的员工发出了警告。
1997年4月4日,美国肾脏基金会在官方网页上对盗肾事件郑重辟谣,对肆意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予以公开谴责。
美国肾脏基金会主席温迪·布朗博士指出,盗肾故事毫无根据,纯属捏造,无聊的江湖传奇已经变味,带有血腥气味。她表示,没有证据显示美国曾经出现过偷肾情况。
对于盗肾故事的科学性,温迪博士更是嗤之以鼻。她指出,肾脏移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仅器官匹配性一项就需要诸多检查,而这一切都必须在取肾之前进行。因此,即便犯罪团伙私下盗取了器官,肾移植手术的成功率也是微乎其微的。
加拿大安大略器官移植学会的专家指出,肾移植的供体和受体匹配性检查最起码要花费12个小时,而网络上流传的盗肾故事中,受害者在被迷药麻醉后仅仅几个小时就醒来发现失去双肾(《南方都市报》中仅1个半小时),实在是相当荒诞可笑的。
美国器官资源共享中心(UNOS)表示,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其它发达国家,都没有盗肾团伙活动的确凿证据,所谓的肾脏黑市也是不存在的。人体器官的摘取、运输和移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先进的检测仪器(如检查DNA匹配的设备)、精确的时间测定以及方方面面的人员支持,所有这一切是不能在合法医疗机构之外实施的。
据报道,目前每年美国有6.3万病人在等候器官移植以维持生命,每天因没有匹配的器官而死亡的病人则多达9至10人。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之下,盗肾恶作剧在网络流传,势必对公众捐献器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恶劣影响。
美国费城地区“器官捐赠计划”主任霍华德·内森忧心忡忡地表示,因特网传播虚假信息范围广、速度快,难以查证,盗肾的都市神话既有幽默因素,也有恐怖成分,而最后往往是恐怖成分给受众留下更深印象,对医学界和器官捐赠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危害是难以估量的。他呼吁网民切莫听信谣言,以讹传讹,立即停止发送类似“大活人被盗肾”的虚假信息。
2001年6月15日,美国器官资源共享中心(UNOS)再次发布题为《恶作剧和江湖传奇损害器官捐赠》的声明,痛陈“围绕器官移植、器官捐赠和器官分配而产生的虚假信息和谣言,对未来器官捐赠蒙上阴影。”
目前,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体器官的捐赠量和储存量都非常之低,称得上是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诸如“大活人两肾被偷”这样漏洞百出的假新闻,堂而皇之地在多家因特网媒体和传统媒体出现,是十分令人遗憾的,其传播的虚假和恐怖性信息,对我国器官捐赠的未来势必构成潜在的危害。
行文至此,不禁让人想起不久前也曾闹得沸沸扬扬的“换头术”新闻。虽然说“换头术”是伪科学也许不那么确切,但那篇大特写《美国医生操刀换人头》却是实实在在地把设想当现实,移花又接木,虚构又胡编,说它是一条错误百出的假新闻一点也不为过。为此,我们不禁要问:假新闻危害不浅,也总有一些有识之士不断地在奋起打假,但假新闻却缘何屡打不绝呢?
眼下,报刊竞争愈演愈烈,各家报纸杂志都把可读性提高到了突出的位置上。于是乎,只要文章可读性强,无论它有多离奇,无论它是多么不合情理,都统统搬上版面再说。有些编辑虽然心中有疑问,却也屈服于“可读性”,期望以此吸引读者,对假新闻也就予以放行了。而有些报刊则更是胆大妄为,故意弄虚作假。
2000年11月28日的上海《民主与法制画报》(现为《民主与法制时报》)就曾开辟专版,发表一组科学家撰写的文章,分别对湖北一家曾屡被曝光有新闻造假作伪现象的知名刊物所发表的三篇科技内容的译作进行打假。《民主与法制画报》在题为《翻译稿内容荒诞,科学家奋起打假》的编者按中指出,新闻报道的第一原则就是真实性,倘若受利欲之驱动,置新闻报道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于不顾,一味地猎奇,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这分明是在误导读者、愚弄读者、欺骗读者,实属打假之列的伪劣“精神产品”。
目前,网络媒体由于缺乏传统媒体那种相对严格和规范的监审制度,虚假新闻信息泛滥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有关部门曾三令五申,要求传统媒体不得擅自采用网上发布的新闻和信息,对一些新闻信息在“拿来”之前一定要认真地进行甄别。
我们认为,假新闻屡打不绝的另一个原因恐怕跟目前对刊发假新闻的报刊缺乏严厉的惩戒有关。假新闻发布以后,露了马脚被人揭穿,但刊发假新闻的报刊很少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承认错误,欺骗愚弄了读者之后不但若无其事,连对读者说一句起码的道歉都没有,而且不久之后就故态复萌,一错再错,难道只有在管理部门出面严厉惩处后才能幡然悔悟吗?不过,那时恐怕已经悔之晚矣。
另外,我们还有必要指出,眼下新闻造假作伪有向国际新闻蔓延之势。前些年,假新闻多半是一些或感人或离奇的社会故事,但因为事在国内,通常假新闻一出,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而所谓的事发地却浑然不知有此事,一问一查,极其容易露馅被人揭穿。因此,一些报刊便把眼光转向国外,觉得国际新闻再离奇再虚假也无所谓,反正“事在国外,难以查证”。但虚假的国际新闻一样危害不浅,人们同样需要警惕。
(说明:本文系作者与吴心海的合作作品,发表于2001年10月,曾获中国国际新闻报道研讨会好论文奖、浙江省首届网络原创好作品一等奖) |
|
回复:或许你曾经听说过:偷肾的故事 文章收藏
猪仔(游客)发表评论于2005/12/15 13:36:25 |
|
回复:或许你曾经听说过:偷肾的故事 文章收藏
过路人(游客)发表评论于2005/9/16 10:05:45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