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桔子的新世界……                                 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August 2025»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公告
暂无公告...

我的分类(专题)

日志更新

最新评论

留言板

链接


Blog信息
blog名称:新桔子的新世界
日志总数:92
评论数量:99
留言数量:1
访问次数:431076
建立时间:2005年3月20日




[朝花夕拾之乱弹]永远的LENNON
文章收藏

新桔子 发表于 2005/4/5 20:00:15

  一个来自利物浦破碎家庭的孩子,叛逆的坏学生,歌手,诗人,甲壳虫乐队的灵魂人物,丈夫,父亲,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如果说音乐是人类的心跳的话,那么列侬音乐背后的人生历炼带给我的便是震撼与感动。尽管曾被一些保守人士称为“幼稚的怪人”列侬始终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他对世界的关注与爱和对理想人类社会的无限憧憬。尤其和大野洋子的结合,不仅为列侬提供了浪漫的爱情天地,也激发了他关于人性,和平和爱的思考和创作灵感。他不断完善着自我,同时也改变了人们思想和生活,受到人们深深的爱戴。  约翰·温斯顿·列侬(John Winston Lennon)、英国著名摇滚乐队甲壳虫(TheBeatles)成员,是至今极少数登上流行乐坛顶峰的人物之一。  他出生于1940年10月9日,来自一个破碎的家庭,由姨妈抚养长大。约翰从小着迷于流行音乐,早年就读于利物浦艺术学院。18岁时,母亲死于车祸,这一切在约翰的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甲壳虫时期的约翰·列侬是"意外造神运动"的辉煌胜者,幸运的眷顾使甲壳虫成为摇滚乐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演唱组合和最具才华的艺术家。他们改变了整整一个时代的人,把自己的音乐铸进了那代年轻人的生命回忆,把历史熔于了音乐。这种辉煌是艺术成就的终极认可吗?我怀疑,约翰·列侬更不这样以为。这位"不安分"的甲壳虫领袖在他艺术生涯的后半程里,以世俗的贬誉和不理解的惋惜,开始了音乐生命的重生。  当列侬遇上洋子后,事情突然朝著不可预知的方向加快了速度。人们一方面承认列侬是天才,另一方面则肯定洋子是魔女是她拆碎了披头士神话,也碾碎了他们圆满的心。  他们结婚后,开始了行为艺术的尝试和个人音乐的探索。他们飞到维也纳,在那里发明了一种新奇的沟通方式-在一只大口袋里召开记者招待会,约翰称之为"无偏见的全面沟通";他们周游世界,以"卧床请愿"的方式争取世界和平;他们拍摄手拉手的背裸插页放入新唱片的文案之中;约翰的画展怪诞离奇到警方出面干涉;他还会为"黑豹党"(美国60-70年代的激进黑人组织,主张暴力争取种族平等)剪发募捐……这些行为令人不解而且惊慌,他们看着一个弱小却太有主见的黄种女子把自己的摇滚皇帝带出了故有的"家园",不能接受而且诚惶诚恐。抨击和指责接踵而来,约翰·列侬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刊的社会版,而不是原有的音乐专栏。然而全新生活的开始让约翰退离了鲜花和掌声围绕的偶像位置,他在音乐、绘画、诗歌的艺术天地里历炼自己的心灵。世俗的阴影赋予了他厚重的悲剧感和丰富的人生体验,1969年他与洋子组建了"塑料洋子乐队"(PlasticOnoBand),成员有EricClapton、AlanWhite等,推出了"给和平一次机会"、"寒冷的土耳其"等传世佳作。  列侬知道自己音乐功能的底线,他只能尽力去阻挡战争实际演习的频率,但想像拯救不了灾难。于是他只有背水一战,不惜与洋子在卧室的床上用爱情向世界传达他们对战争的愤怒与抗议。这是人类史上最纯洁无瑕的一张床,在上面,他们不但孕育了一个“美丽的男孩”(他们的儿子肖恩),他们还制造了一段“双重想象”:在这里,既为世上所有人的权利而战,也为具体的每一个人的权利而战。  70年代,JOHN LENNON和大野洋子在纽约格林威治村安家,继续音乐和艺术创作。他的歌曲不再任意掀动排行榜的更替,却深深地发自内心,它们再现了摇滚乐中最具内敛和历史震撼力的东西。乐队专辑《JOHNLENNON-PLASTICONOBAND》和个人专辑《IMAGINE》(想象)、《MINDGAMES》(思想游戏)、《WALLSANDBRIDGES》(墙和桥)、《SHAVEDFISH》(被屠之鱼)、《ROCK'N'ROLL》(摇滚乐)、《DOUBLEFANTASY》(双重幻想)相继推出。他在音乐里第一次如此自由和真挚地歌唱自己的童年、失去的母亲,歌唱成为可笑的塑料偶像,歌唱被贪婪和偏见所控制的世界。最为不朽的作品当然是1971年10月推出的《想象》专辑的同名歌曲,约翰·列侬以智者般悲天悯人的气质和音乐中朴质感伤的情怀,演练着双重世界里的忧伤与绝望。1980年12月8日晚,约翰在为洋子的歌曲"如履薄冰"配完吉它曲的回家路中,被一名疯狂的持枪者枪杀于自己曼哈顿公寓的门口。他的死震惊世界,葬礼是自肯尼迪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他的去世也代表了一个摇滚时代的结束。  是否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摇滚乐和名人堂少了列侬的这张宝座,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呢?披头士会团结一致,一如既往地保持住神话不灭的及格标准,一路唱到90年代甚至是2000年的12月8日,就像他们当年的死对头滚石乐队一样,到今天依然能吸引老中青三代乐迷,列侬说不定还可以学习麦克·贾格尔(滚石主唱),五十好几的人也能泡到芳龄二十的模特女友。但是列侬告别了摇滚乐华丽的展览,而把自己和洋子锁在了纽约,一起思考人的问题,做人的事情。  从前,我们只是从音乐这扇窗户看到了这个人内心的风景。二十年后,我们则从他的故事里发现了音乐之外更多真实的东西。约翰·列侬的一生仿佛经历过两次生命,辉煌的偶像生涯和平实的艺术之路为他的生命注入了截然不同的体验,由此他的死也好象是天遣的作弄,好象是上天的安排。前半生的辉煌奠定了他在历史长河中的归宿,而后半的投入和执着才真正流传了不朽的睿智和虔诚。仅管甲壳虫时期的作品,象《佩勃军士的孤心俱乐部乐队》开创了摇滚乐历史和唱片业中最伟大的创意和最值得纪念的音乐,而不只是停留在偶像音乐的浮夸轻狂与浅薄可笑的层面,可它就象个被宠坏的聪明孩子,乐于接受旁人轻易的夸奖("甲壳虫"音乐的任何革命性和开创性意义都掩盖不了他们自以为是的得意)。只有约翰·列侬才真正归于对艺术如宗教般地虔诚。他有一种抛弃辉煌的智慧和勇气,他甘于牧师般的清平和投入。他的后半生以及最终的离开,真正赋予了摇滚乐内敛和悲悯的涵义。记住约翰·列侬,倾听他的音乐。 附:大野洋子简介  大野洋子、一个此后与约翰·列侬朝夕为伴的女子,在此也不能不着以笔墨。1933年2月18日生于东京一传统日本家庭,14岁时全家迁居纽约。60年代初,她在文学、哲学和电影创作等方面就已才华横溢,是当时纽约前卫艺术舞台上的风云人物。70年出版了著名诗集《葡萄柚》(Grapefruit),同年执导电影《羽化登仙》(Apotheosis)和《飞翔》(Fly),作为先锋派电影的代表作入选法国戛纳电影节参赛。她擅长于制造艺术事件,扰乱人们的习惯性思维,对现有的世界观提出质疑。 附:JohnLennon生平  约翰.温斯顿.列侬(JohnWinstonLennon)、英国著名摇滚乐队“披头士”(TheBeatles,也译做“甲壳虫”)成员、诗人、社会活动家。  1940年10月9日:列侬生于利物浦的一个破碎家庭,由姨妈养大。早年就读于利物浦艺术学院。18岁时,母亲死于车祸。  1956年:结识了14岁的保罗.麦卡特尼(PaulMcCartney)。1958年:保罗的好友,16岁的乔治ܫ哈里森(GeorgeHarlison)加入乐队。披头士乐队基本成型。  1962年5月:正式与伦敦EMI旗下的一家小公司Parlophone签下录音合同。自此,开始了以披头士为主角的摇滚乐“不列颠入侵”。  1964年:年底,披头士有30首歌曲列入该年“佳曲100首”行列,他们的三张专辑垄断专辑排行榜之首达30周之久。此后的五年中,几乎所有专辑都成为乐坛经典。  1968年:约翰和辛西娅的婚姻破裂,随后遇见了纽约先锋艺术家大野洋子(YokoOno)。  1969年:约翰·列侬和大野洋子在直布罗陀结婚。  1970年:专辑《ABBEYROAD》(修道院之路)的发行引起乐队成员的分歧,约翰和保尔纷纷指责对方的妻子过分介入乐队的事务,从而引发口角乃至起诉,甲壳虫终于在70年代的第一年里分道扬镳,曲终人散。  70年代:约翰.列侬和大野洋子在纽约格林尼治村安家,继续音乐和艺术创作。  1980年12月8日晚,约翰在为洋子的歌曲《如履薄冰》配完吉它曲的回家路中,被一名疯狂的持枪者枪杀于自己曼哈顿公寓的门口。   JOHN LENNON对人类社会的最美好的憧憬,正如他在Imagine里所唱的那样:  Imagine there's no heaven, it's easy if you try,  No hell below us, above us only sky,  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for today.  Imagine there's no countries, it isn't hard to do,  Nothing to kill or die for, and no religion too,  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life in peace.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be as one.  Imagine no possessions, I wonder if you can,  No need for greed or hunger, a brotherhood of man,  Imagine all the people, sharing all the world.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   据说当年列侬与妻子的首次邂逅就是在伦敦的一个画展上。1966年,列侬应邀参加伦敦因迪卡画廊的开幕画展。在众多的艺术品中他被一件特殊的绘画吸引了,这幅在他眼中“乱七八糟”的画,正是出自他的日籍妻子——大野洋子之手。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列侬还曾经给自己改名叫约翰·小野·列侬。  列侬于当年当之无愧地成为披头士的灵魂领军人物,也是摇滚乐(图片-新闻-网页)史上最为伟大的人物。列侬词曲创作的才华源源不断,在披头士时代列侬就已经出了四张个人专辑,20世纪60年代末披头士乐队解散之后,列侬发展起个人音乐事业,而提起列侬的个人事业,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妻子大野洋子,在很大程度上,大野洋子是披头士最终解体的罪魁祸首。  列侬单飞以后,在大野洋子的影响下,他大大改变了音乐风格,音乐中多了很多政治主张的内容,旋律也从优美流畅变得更加简约有力,他在音乐中树立起和平主义者的形象,反对越战,呼吁和平,关心贫苦大众。在1975年,列侬甚至为了和妻子、儿子安静地生活在一起,放弃了一切公开的音乐活动,整整5年没有露面。  而妻子大野洋子是一个从不愿为名声所累的艺术家,她也因此曾被丈夫称为“世界上最有名的不为人知的艺术家”。两年前,她推出个人作品回顾展,分为3个部分“列侬之前”,“列侬时代”和“列侬身后”。连自己的展览都要冠之以已故丈夫的名字足以见得夫妇俩感情笃厚。  John Lennon说:“正因为冥思静修给了我们精神力量,因此可以从容面对这一切。”  他是The Beatles的创立者,是他们的领袖,是影响了太多太多人的人物,他被人们称为“歌者·诗人·勇士”。  1980年12月8日,John Lennon 在纽约自己的寓所前被枪杀,年仅40岁。   二十四年过去了,Lennon曾经抨击的丑恶事物依然存在,而他幻想的世界依然遥不可及。然而我们至今仍可以从他的歌曲,他的世界中找到力量:  You can run from pole to pole.  And never scratch your soul.  Don`t be afraid to go to hell and back.  Don`t be afraid to be afraid.  列侬的遗孀大野洋子说,“我们,永远和你们在一起。”1、《工人阶级英雄》(选自1970年专辑《约翰·列依/塑料洋子乐队》)  让世界震惊的是列侬刚刚离开被头士不久,就立刻写出了这首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核心秘密之歌。  列依自己就来自工人阶级家庭,所以当他假设一个英雄备受迫害时,他其实是把他自己成长的照片作了一次展览。列侬自己成功地从工人阶层脱颖而出,幸远地锻炼成20世纪的一个英雄,但是无以数计的工人阶级“英雄”们却耗尽一生、在宗教性和电视的蛛网里麻醉自己,甚至依然在嘲笑农民、学习如何微笑地面对屠杀、如何平静地服从别人的统治。一位工人阶级“英雄”一直静悄悄地完成他的壮举、因为“你刚出生时他们就让你感到渺小”。2、《上帝》(选自1971年专辑《想象》)  在列侬生命的苍穹里,上帝绝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圣徒,而只是一个测量人群痛苦程度的概念。  在此他列举了14样他不相信上帝的理由:奇迹、爱情、圣经、算命牌、希特勒、耶稣、肯尼迪、佛、颂歌、吉他、瑜伽、国王、艾尔维斯和披头土。在这里有3样是比较特别的:奇迹、吉他和披头士。它们其实可以换成以下的句式:我不相信宇宙、我不相信艺术、我更不相信人群。反而,列侬相信“我”,相信“洋子和我就是现实”。  在某段时间里,全世界都对披头士+吉他=奇迹这个公式深信不疑,但是它也同时设立另一个公式:洋子+列侬=恶梦。而列侬的选择是让梦结束,并且一言不发。宁可保卫现实,也不保卫上帝。3、《你如何入眠》(选自1971年专辑《想象》)  面对每一个活人,列侬提出了一天里最后一个关键问题:你如何靠近真相和异想天开的边界?在正义穿过母亲眼神的那些年里,你到底学会了什么?当你妈妈告诉你一些事时你是跳起来还是继续睡么?  列侬自己也曾逃脱不了这个问题的煎熬,当我们听到这首歌时,我们当然会惊讶:一个20年前就已作古的人为什么连我们的休息(休闲)时间都不放过。当一个人和真相紧紧捆绑在一起同时又能每晚心安理得地睡去时。“当他们说你死了时那些猜测是对的。”4、《想象》(选自1971年辑《想象》)  即使一个对音乐设有任何兴趣或早巳丧失任何信心的人,听完这首歌也会疑惑。“一个噪音如此槽糕的入怎么会唱出这么美的音乐?”  这是列侬最著名的一首歌,它可能真的可以把每一个听众带回到他们熟悉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环境,但从列侬的双重想象里、除了美丽,我们是否可以找到更多呢?“想象这儿没有疆界/想象没有东西该被屠杀或死亡/想象没有宗教/想象所有人在和平理享受生命/如果你尝试了就会变得很容易。”想象当然不难,但列侬想象的生存境界真的会在某一天成为现实吗?在此,想象成为一件对现实控诉最有力的武器。5、《上帝拯救盎司》(选自1972年《纽约城的一段时光》)  从歌名看,真让人怀疑“性手枪”那首《上帝还救女王》(1976年发表)是受到了列侬精神的感召。然而列侬真的只想写出一首批判拜金主义的歌吗?其实他更想号召人们去拯救比盎司昂贵一百倍的东西:“让我们为精神之屋而战/让我们为幻说而战/让我们为孩子的权利而战/让我们为和平而战/让我们为阻止他们精神错乱而战。”在挫折中、在欺骗中、在街上、在女王的狩猎庄园里。在列浓大量作品中,他是否住作战呢?6、《女人是世界的黑人》(选自1975年《被刮光鳞的鱼》)  从字面看,只有一个性别歧视者才会产生这样的观点,可是通过列侬举的大量事实,人们会发现,女人在世界里的确扮演蓄黑人在过去几个世纪里担任的角色。“我们让她涂抹自己的脸并跳舞/如果她不想成为一个奴隶/我们就说她不爱我们/如果她是当真的/我们就说她想成为一个男人/我们让她背负高举着我们的孩子/然后等她成了一只肥胖的老母鸡时/我们就把她丢在一套普通公寓里/我们告诉她家是她唯一应该呆的地方。”列侬甚至发现了这样—项残酢酷真理:女人是奴隶的奴隶。而且他还鼓励着我们,“哈,对了吧……最好对此尖叫吧。”人们是否赞同列侬的观点呢?最后列侬还建议我们做一个实验,“如果你不相信我/你只要看一眼你身边的那一位。”28年后,列侬歌中女主角的命运是否发生了变化呢?或者她至今依然保持沉默了。7、《当你被击倒不能爬起时没有人爱你》(选自1974年专辑《墙和桥》)  歌中的主人公原指拳击赛中失败的一方,但住这里却变成了现实里每一个身陷困境的人。列侬在对人生残酷的这一幕作总结时其实并没有太夸张、谁敢肯定列侬自己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呢?每一个被击倒的“不幸者”在不能爬起的那—时刻,除了不能立刻站立之外,他身体的其他功能还是保留的。列侬通过白己与洋子结合受到每个人抨击的亲身遭遇,意识别他们根本不能屈从于大众的意愿,即使那样,大众对他的爱也是极其不可理解的。8、《拯救你自己》(选自1985年专揖《男人之爱大道》)  这是列侬1980年在他最后时刻于家中录制的。列侬列举—个人所有能找到的坐标:耶稣、佛、穆罕默德、牧羊神、魔鬼、法律、马克思,但有一个却是他纤常忽略不计的:那就是你的母亲。你只有在真正找到这个坐标的时候,你才明白拯救白己的关键。母亲在这里并非指一个具体存在的人,反而更应是一种信念的标志。幸运的是,在生命完结的,列侬已超额地完成了这一指标。

阅读全文(1574)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验证码:  (不区分大小写,请仔细填写,输错需重写评论内容!)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注册 | 博客登陆

Sponsored By W3CHINA
W3CHINA Blog 0.8 Processed in 0.031 second(s), page refreshed 144774056 times.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苏ICP备05006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