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ugust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 | |
| 公告 |
|
Blog信息 |
blog名称:风雨同济 日志总数:129 评论数量:1674 留言数量:0 访问次数:1247193 建立时间:2005年1月23日 |

| |
[网文摘录]日“凶化书”在讲述怎样的历史? 文章收藏, 所见所闻, 政法军事
风雨同济 发表于 2005/4/6 15:05:45 |
日“凶化书”在讲述怎样的历史?
日期:2005-04-06 作者:蓝建中 来源:新华社
500)this.width=500'>
韩国民众怒撕日本《新历史教科书》样张
经过将近一年审查,日本文部科学省5日宣布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新版中学历史教科书合格,准予使用。由于教科书内容包含不少严重歪曲历史、粉饰侵略的内容,因而引起中国和韩国等国家强烈反对。 在日语发音中,教科书与“凶化书”发音相同。鉴于《新历史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有日本民间团体干脆称其为“凶化书”。 右翼团体编撰的旧版教科书于2001年出版。2001年版教科书对“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征用慰安妇事件轻描淡写、把日本侵略行为说成是“解放”亚洲国家,招致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强烈抗议。这次送审通过的是2001版教科书的更新版。文部科学省要求送审版作出124处修改,但许多争议之处仍得以保留。 纵观《新历史教科书》内容,“凶化”可谓恰如其分。根据这次曝光的送审本内容,其“凶化”程度变本加厉,充满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家族国家观、亚洲支配观、对他国优越感的和本国中心史观,同时隐瞒加害事实、充满了受害者意识,大肆宣扬侵略有理,侵略有功,使用大东亚战争的说法,肯定日本发动战争是自存自卫的战争,并且歌颂日本国民积极投身战争的献身精神。 《新历史教科书》在有关侵略历史的叙述上更加暧昧和倒退,而且俨然将自己打扮成了受害者。教科书还一如既往地特别注重煽动对中国的仇恨,而且将这种仇视情绪一直追溯到古代。 将战争责任都归咎于中国 《新历史教科书》中把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历次战争都归咎于中国。 ■甲午战争爆发原因 《新历史教科书》写:“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 ■关于“九·一八”事变 《新历史教科书》写成:“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主语变成了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而不是日本的步步进逼,表明是关东军精心策划的句子也删除了。 ■关于“日中战争”的原因 《新历史教科书》比2001年版增加了“西安事变”一节,着重指出:“共产党获得了喘息,共产党员潜入国民党内部,大肆推进将日本引入战争的破坏和挑衅活动。”也就是说,《新历史教科书》称中日战争是共产党阴谋挑唆起来的。 ■关于卢沟桥事变 《新历史教科书》写成:“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磨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也就是说,将卢沟桥事变完全算成中国的责任,是中国方面扩大了事态。 从《新历史教科书》的描述来看,中日战争的责任完全在中国,日本反而是受害者。此外,新送审本继续将8年战争描述为“目的不明的泥沼战争”,完全抹煞了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阴谋。 罪行被“淡化”否定“大屠杀” ■对于殖民统治朝鲜 《新历史教科书》对日本自古至今的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从来不用“侵略”二字,对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也称为出兵,右翼学者可笑地辩解说,因为丰臣秀吉根本没把朝鲜看在眼里,不过是借道,真正的目的是征服中国明朝。 新旧版本都强调朝鲜像一只手一样伸向日本,如果被其他国家控制,日本将受到威胁,并且将沙俄在朝鲜北部建立的伐木场称为军事基地,为自己吞并朝鲜正当化制造借口。唯独对于苏联在二战后期出兵中国东北,教科书毫不吝啬地用了“侵入”、“侵攻”等字样。 ■对于日本战争罪行 《新历史教科书》说:“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对日本军队所犯罪行提也不提。 ■关于南京大屠杀 2001年版在《日中战争》一节的正文中的括号内加了一句话:“(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将大屠杀以“事件”一词轻轻带过,但是在介绍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时,又以稍小的字体介绍:“东京审判认定日本军队在1937年的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民众。但是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现在仍在争论。”这就使括号中的那句话进一步大打折扣。 《新历史教科书》中,括号中的那句话也被删除了,只是在一张名为“因巷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重复了上面的那句话。也就是说,教科书进一步否定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 大写日本损失鼓吹“造福”亚洲 ■对日本战争损失 《新历史教科书》不提受害国的损失,而是单纯强调日本的损失,并且将日本的损失与“两大极权主义的牺牲者并列”,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对东京等多数城市进行不加区别地空袭,并且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 《新历史教科书》还提到,“苏联撕毁日苏中立条约,侵入满洲,不断发生掠夺、杀害日本平民的暴行,包括日军俘虏在内的约60万日本人被强制带到西伯利亚,被迫从事严酷的劳动,约有10%的人死亡”。 ■对东京审判 与此同时,《新历史教科书》继续把盟军对日本的统治称为占领统治,而且改变了2001年版用较小字体介绍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非法性的做法,用与正文等大字体介绍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非法性,为战犯鸣冤叫屈,同时指出“直到今天,评价也未确定”,显然是企图否认东京审判的合法性。 ■宣传“有恩”于亚洲 《新历史教科书》同时大力宣传日本“造福”了亚洲,是亚洲的“恩人”。如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增加介绍了八田与一在台湾南部兴修水利的内容。李登辉到日本活动时就特意到石川县的八田与一故居参观,对此感恩戴德,与右翼分子情投意合。在赞颂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的同时,2001年版教科书和送审本都企图否认中国自古以来对台湾的主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