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025»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公告
暂无公告...

我的分类(专题)

首页(33)
超越爱因斯坦(22)


最新日志
超越爱因斯坦 ——宇宙是可以理解的
质子、电子生产流水线
引力场与反引力场
传统原子模型存在致命缺陷
化合引力场
宇宙大爆炸前后发生的事件
超大统一之路
超越爱因斯坦 ——宇宙是可以理解的
时间和空间是宇宙程序的必要编码
协调量子力学与牛顿、爱因斯坦自然哲学体系
宇宙公式

地球生命的形成

最新回复
回复:宇宙为什么存在
回复:宇宙大爆炸前后发生的事件
回复:宇宙大爆炸前后发生的事件
回复:宇宙大爆炸前后发生的事件
回复:引力场与反引力场
★第二代GCDN 网站加速宝,网络新技术

留言板
签写新留言

高深

统计
blog名称:超越爱因斯坦
日志总数:33
评论数量:16
留言数量:1
访问次数:114024
建立时间:2005年6月4日

链接




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超越爱因斯坦]价值观
卢杲 发表于 2005/6/4 17:19:36

§2.2  价值观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决定着人们的什么样的心态和旨意去开创自己的新生活,因而它对于人类的生活具有根本性的导引意义。 价值观作为人对自身生活意义的反思和追求,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在20世纪,随着科学和工业的发展,人的行为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人的行为的社会效应空前增大,人对地球的“征服”引发的自然界的报复也更为猛烈地表现出来,造成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严酷的事实使得人们用科技征服地球的信念破产,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科技的作用与合理性限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与人文社会科学日益接近的新特点,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和人文意涵更为明显地显现出来,科学技术中的人文价值问题日益突出。 实现价值哲学理论的科学化或价值哲学基本理论的科学化,促进社会建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体系,确立健康向上的精神支柱,确立正确的信仰、理想、信念,努力克服精神生活空虚、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的现象。 价值规范既是社会生活意义与秩序的表现形式,又是社会资源控制和利益分配的约束条件。 任何范导人类行为的价值与规范都产生于人的交往关系之中,而交往关系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关系,要使这种关系保持一种稳定性和有序性,人们需要对他人的行为作出价值预期,而使预期成为可能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人们的社会作为可能因遵守某些规则而呈现出重复性特征,即行为具有规范性,规范性成为了价值预期实现的一个条件。社会行动规范性的意义是通过概念体系的建构来实现的,也就是说社会行动的规范性意义表现为一种知识结构,它是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知识形式来范导个人行为的。 价值规范是一种行为准则,或是一种导向群体共同价值的规则体系。恰如价值学理论的代表人物W·M·乌尔班所说:“建立一种规范也是建立一种真理或一种知识形式。”这种知识形式不仅向社会提供合法性的来源,而且本身就是一种公共话语方式,它不仅使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人能够自发地组成或被自觉地整合成为有序的社会,而且它还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使得社会控制日益成为一种自我认知的基本条件。 秩序,是一种被发现的具有价值功能与意义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就是说,在自然过程中和社会过程中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历史表明,凡是人类建立了政治或社会组织单位的地方,他们都曾力图防止出现不可控制的混乱现象,也曾试图确立某种适于生存的秩序形式。人类的这种倾向乃常常地植根于整个自然结构之中,而人类生活则恰恰是该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事实证明,人类生活中的禁忌、习俗、道德观念、法律思想以及价值合理性的信念等等,无非是为了维护和发展某种生活秩序的正当性,而无序或失序之所以不能成为人类正常生活中的价值目标,就在于通过利害机制而形成的公共理性及共选择,所遵循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原则是以主客两分为前提的,或者说是建立在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假设中的。所以,价值规范就是一种为了保证人类正常生活秩序并由习惯性力量和利害关系共同造成的集体意识和规则体系,它以特定的价值预设为逻辑起点和行动前提,传导出对社会成员的,以共同利益为取向的行为期待与约束,是一种具有鲜明自为性特征和历史继承性的文化传统与历史记忆方式。 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代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状态,而这种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全球一体化进程相伴随,人类已经形成了一些公认的价值理念。这种人类公认的价值理念是人类关于自身如何更好地生存所普遍形成的信念,它们正在成为人类公认的价值原则和活动准则。人类公认的价值理念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更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工业文明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机制,在充分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的同时,也刺激了人的物欲的膨胀。在市场经济下,人的物质欲望是以追求抽象的“物”——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是对抽象的、一般的物质财富的追求,必然会诱发出拜金主义。物欲的膨胀会伤害人们的情感世界,扭曲人们之间的亲情、友情,阻滞人们的精神交往与沟通,精神生产这片高尚的领地也会受到功利主义的污染。对社会物质财富的片面追求,会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如果说在工业文明的早期,勤俭还是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那么,随着牟利性的生产对消费的影响,必然会刺激起人们过度消费的欲望,造成消费主义的祸患。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物质欲求和精神追求相分裂,整个人类文明向物欲倾斜。20世纪,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垄断性,使贫富差距更为扩大,人们的利益冲突更加明显,人们对物欲的追求更加强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人们往往用过度的物质消费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功利主义的观念渗透到精神生产之中,高雅文化被冷落,低俗文化充斥着文化市场。 现在,社会因素的复杂多变,使得人们往往不再把生活的价值目标和意义视作确定无疑的,生活世界的动荡不定使得人们难以形成固定不变的价值观念,许多人失去对生活意义的坚定信念,怀疑主义、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随之蔓延。然而,现代社会却又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抱有明确的态度,做出明确的自我决定和选择。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强烈地需要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的支撑,需要在变动不定的世界寻求到一个安定的精神家园。然而,生活世界的变换不定,理想信念的迷失,又使人难以弄清生活的最终意义。人往往生活在渴望理解生活的最终意义,却又怀疑生活最终意义存在的矛盾之中,生活在因缺乏稳定的价值观念而对周围世界无所适从却又必须做出明确的自我决定的矛盾之中。由于缺乏精神的支撑,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无法应对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精神病患者增多。 当代人类核心价值理念是以个体为轴心,以刺激和鼓励个体自由追求实利为基本价值取向构建起来的价值理念体系。个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可以是相对于国家的个人,相对于人类的国家,相对于宇宙的人类,因而当代人类核心价值理念实际上既是个人中心主义的(相对于国家而言),也是国家中心主义的(相对于人类而言),也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相对于宇宙而言)。 因而人类整体和自然界的权益就无法得以保障。这样,一味刺激和鼓励个体自由追求实体,就可能使人类整体和自然界成为无人保护的受害者。而且,实利的获得从根本上说就是财富的占有,而财富最终来源于并非其资源取之不尽的自然界,并且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总是无限的。这样,对实利的自由追求(由于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这种自由追求必然变成贪得无厌的无限追求),加上人口的迅速膨胀,必然导致有限自然资源的迅速消耗乃至枯竭,必然导致为占有更多财富而引发的各种争斗乃至战争,从而必然导致人类整体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和人类个体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压力。 当代人类核心价值理念的缺陷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日益显露出来,而且已经导致了许多不良后果。这些不良后果主要可以从个人与自身、个人与个人、国家与国家、人类与自然四个方面的关系来看。 从个人与自身的关系来看,由于过分刺激对实利的欲望和鼓励对实利的无限追求,人日益被欲望所主宰、所奴役,欲望是不到满足感到痛苦,得到了满足又感到空虚,而欲望又在不断地被刺激、被开发,事实上永远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满足。这样一来,人的心灵始终躁动不安,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 从个人与个人的关系来看,由于作为实利的社会资源总是相对有限的,而人变得日益贪得无厌,因而人与人之间争权夺利的竞争愈演愈烈。生活在今日世界的人不仅普遍感到自己像是被推上快车道的车身不由己,活得很累,而且感到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人都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不得不处处设防。这样一来,人际关系日益紧张,人的情感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人感到孤独、苦闷,容易发生心理疾病,吸毒、性乱、邪教、自杀等反社会、反生理行为流行。另一方面,由于人与人之间在生理条件方面和环境条件方面存在着不可克服的不平等,因而即使人们在人格、权利、机会方面平等,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人与人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在当代,这种不平等不仅突出地表现为贫富两极分化,而且更深层地表现为富人与穷人、强者与弱者的对立,而这是当代公正理念所难以解决的,因为当代的公正理念是以维护个体自由和权利平等为目的的。 从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来看,伴随着整个人类的国家化,国家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经成为非常特殊的利益实体。国家以维护本国公民的自由、权利和利益为由,建立强大的国防和庞大的军队,以他国为假想敌人。为了维护、扩展本国利益,不择手段,甚至诉诸武力。其结果,国际社会强弱悬殊,弱肉强食,战乱不已。 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人类为了满足贪得无厌的欲望,不断向自然开战,把地球看作是用之不竭的宝库,野蛮地掠夺地球。在人类真正成为地球的主人的同时,地球再也承受不了人类的蹂躏,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已经走向崩溃的边缘。人类虽然已经普遍确立了环境保护的理念,但这种理念无法抵御人类日益张大的“胃口”。 事实表明,人类如果不努力克服主宰自己的价值理念的缺陷,人类将会在自己的辉煌中走向灭亡。因此,今天人类需要反思和批判已经确立的价值观念,通过这种反思和批判,克服现行价值理念的缺陷,使之走向完善、合理。根据当代人类核心价值理念的优点和缺陷,人类不应该简单地否定这些价值理念,而是应该对这些理念作适当的限制和调整,并另外补充一些必要的新理念。这也许就是人类公认的价值理念的未来走向。   §2.3  终极价值和次级价值 神创造一切,神是人世间一切价值的源泉,完成神赋予人类的使命是人类的终极价值、终极意义之所在。现在人类社会设定的“价值”只属于“次级价值”,或者称“普通价值”。次级价值又可分为“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在人类目前的价值体系占有重要位置,诸如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它是维系人类社会运行与发展之必需,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精神支柱,而人类价值体系中的“物质价值”却存在很多虚幻成分、泡沫成分,维持有机体存在并繁演的能量、营养(氧气、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脂肪)在社会中的实际价值是很低的,很易获得,但同样的营养与能量在社会中却赋予它极大的“物质价值”差异,如在不同饭店中摄入相同的营养、能量,其支付的货币的差异在1—10000倍之间。人类所谓的价值连城的古董,本质上只是一些矿石或金属、纤维,更本质地讲是几十种相同的原子,钻石与石头同质,黄金与铁、铅同质,价格上却差异极大。 在人类社会中,有一些事物兼有“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如艺术品既有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等精神价值,又有艺术品材质的物质价值,此类事物的价值判断需要视实情具体分析,如人的自我实现价值,其中主要体现为“精神价值”,但其中也有“物质价值”的成分。 历史上有多少豪门巨贾,而今安在?他们拥有的富可敌国的所谓“财富”,而今安在?历史上有多少人为了所谓的价值、利益而相互残杀,民不聊生,留下来的只有埋藏在人们心中和书籍中的仇恨和千疮百孔的地球家园。 人类正在为争夺这些虚无的价值和利益,而肆意破坏地球环境,得到的只是分子的不同聚合(各种产品),物体(商品、原子)的互变位置(所谓“得到”),失去的是却是最宝贵的东西——人类的生存基础,完美的地球生态环境,我们的地球母亲。 笔者认为地球人类设定的“次级价值”必须与地球人类的终极价值相协调,以后者为指导,经济与环境必须协调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直至完成神赋予我们的使命,使宇宙行星群文明化,成为“宇宙人类”。而且这些“次级价值”本来就是人为设定的,是可调的,且人的欲望也是可调的。 笔者承认物质刺激对目前的普通民众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它也是推进工业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笔者在此的“重精神,轻物质”之言,主要针对当今这个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而发的,希望有矫枉过正之效。 当今社会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已成为攸关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从工业社会步入生态社会,由于地球资源有限性和生态系统脆弱性,在人类广泛移民银河系之前,即步入“银河社会”之前,人类必须合理利用地球有限资源,珍惜我们惟一的生存家园。“生态社会”是指经济、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运行模式。环保将成为人类重要价值观,环保、生态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占20—35%。人类既然可以赋予“钻石”以高贵价值,那么也可以给“环保”赋予崇高价值,况且后者与人类的性命攸关。 生态社会与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发展高科技,能在相等的资源中形成更高产出,如各种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高科技是人类环境发展事业的有力工具。知识的普及将极大提高人类的环保意识,保护地球将为我们提供优质的生存环境。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终极武器,利用它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大部分问题。科学就是人类对“宇宙程序”的认知。 随着人类智能的进化,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将逐渐形成一种以“精神价值”为主,“物质价值”为辅的人类价值体系。 不知道自身在宇宙中真正价值的人类,时常处于迷茫、困惑之中。他们的生存就象小孩子过家家,两者都有自己设定的游戏规则和价值物,在成人世界中,黄金和钻石、古董被设定为很有价值,其实它们只是一些与铁片、石头同类的物质,后者在小孩子游戏中被设定为价值物。成人和小孩游戏的唯一区别在于量和度的不同,前者的游戏规则繁琐且执行有力。而且成人的游戏是危险的,如果按目前的发展趋势,因人类的纵欲终将使地球生态系统崩溃,人类建设的“价值大厦”终将象小孩搭建的沙城一样土崩瓦解。人类只有认识到宇宙之神赋予人类的使命,并努力去完成,才能实现人类的终极价值,才能使人类获得永恒。   §2.4  “得到”该如何定义? “得到”该如何定义?我们得到的,真的得到了吗?那要从人体的真正需要讲起。人体真正需要的是氧气、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脂肪、性、阳光。在社会中获得上述营养、能量的成本很低,只需0.5美元/天,一顿5000美元的豪门盛餐与一份0.6美元的二萦三素的经济餐(中国物价),对于人体而言,其健康的摄入量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对人体而言,它们是同质的,我们(人体)也只能得到这些,摄入过多营养还会发胖、得病。 那么,我们“得到”的五彩缤纷的物品又是什么?我们真的得到了吗?不,我们得不到,它们无法进入我们体内,我们所谓的“得到”只是物品(如珠宝、古董或者称原子、分子)转换了一个位置如移到你家,我们从得到的事物中获得的快感,只是大脑从人体感觉器(如皮肤、眼睛、耳)接收的电信号,也就是说,我们真正得到的只是物体反射的光子和神经末梢转换的电信号。一切物品都将在时间的宏流中化为尘土。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生命的原动力之一——“性”。“性生活”只是人体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的联合生化反应过程。我们得到的只是从上述感觉器传输的电信号,也就是说,我们在性生活中得到的只是电子,产生“快感”的因素——性激素、苯乙胺、苯丙胺、脑啡呔、内啡呔等大分子都是体内自行合成的。这些“快感分子”都是内源性的,即人体可源源不断自行生成。 目前,我们视之为“毒品”的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海洛因与上述“快感分子”结构相似,受体相近,不过它们都是外源性的,极易产生依赖性。因此,只需改变思想(调整人脑程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能有效调控人体内精妙的生化制剂工厂,源源不断地生成内源性“快感分子”,从而根除“毒品”之患。 非必要欲望被人为制造,如各种商业性广告宣传,将各种信息通过声、光、电输入人的感觉器,再输入大脑,经反复强化后,使人产生各种购买欲和消费欲。 欲望是可控可调的,在人的众多欲望中,除了基本生理需求(营养、能量、性)外,其它欲望(如获得汽车、房子、珠宝、权力、荣耀)都是可控可调的,欲望只是人体的电化学反应,只需调整人脑程序。 精神享受与物质享受所得到的快感,实际上也是同质的,都只是一种机体的电化学反应,更准确地说,物质快感是大脑接收感受器传输的电化学信号后,经复杂处理后生成的快感,精神快感则可在大脑内自行组织、合成,产生多种神经递质,形成快感。总体上讲,精神享受是以内源性为主,物质享受是以外源性为主,在机体获得基本的生理需求后,精神享受显得更持久,且不依赖外物;而物质享受必须借助于外物的刺激,而且欲值会越来越高,很易产生“魔念”。 笔者说这番话的目的在于劝诫人们不要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不要被物欲所迷惑,看清事物的本质,从而获得平静、祥和。

阅读全文(2736)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验证码:  (不区分大小写,请仔细填写,输错需重写评论内容!)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注册 | 博客登陆

Sponsored By W3CHINA
W3CHINA Blog 0.8 Processed in 0.203 second(s), page refreshed 144765240 times.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苏ICP备05006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