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2025»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公告
暂无公告...

我的分类(专题)

首页(33)
超越爱因斯坦(22)


最新日志
超越爱因斯坦 ——宇宙是可以理解的
质子、电子生产流水线
引力场与反引力场
传统原子模型存在致命缺陷
化合引力场
宇宙大爆炸前后发生的事件
超大统一之路
超越爱因斯坦 ——宇宙是可以理解的
时间和空间是宇宙程序的必要编码
协调量子力学与牛顿、爱因斯坦自然哲学体系
宇宙公式

地球生命的形成

最新回复
回复:宇宙为什么存在
回复:宇宙大爆炸前后发生的事件
回复:宇宙大爆炸前后发生的事件
回复:宇宙大爆炸前后发生的事件
回复:引力场与反引力场
★第二代GCDN 网站加速宝,网络新技术

留言板
签写新留言

高深

统计
blog名称:超越爱因斯坦
日志总数:33
评论数量:16
留言数量:1
访问次数:113533
建立时间:2005年6月4日

链接




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超越爱因斯坦]大脑程序
卢杲 发表于 2005/6/4 17:26:51

§4.2  从广义上讲,大脑程序是指有机生物脑程序,在本文中,笔者仅以地球人类大脑程序(简称“人脑程序”)为例加以说明。 人脑程序是极高级的智能程序,其复杂度和先进性是目前的计算机程序的1011倍,这就象人类制造的机器人的精密度和综合性能与哺乳动物相差1个量级以上,生物体是神的设计,机器人是人的设计,由此也可看出两者的智能差距。 人脑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各种图像、声音都能转换成经编码的电信号,输入大脑。编码系统对新输入的知识进行编码(Coding),并按照任务的要求对已存在的信息进行再编码,并以编码的形式储存信息,以备后用。输入的信息(如视觉或听觉神经中的物理信号)必须经由某种内部表征或编码才能得到加工处理。在计算机中,信息以符号的形式储存在计算机的内存中,程序储存在按照符号来编码的内置表单中,运算的每一步是由符号之线上一个简单操作所组成的,计算机储存和处理的符号之线很像语言的句子或代码,它们采用二进位制,因为便于电子的处理,而人脑采用并行运算,即每秒都有1011个神经元在协同运算,每个神经元都相当于一个CPU,因此人脑总体上的运算速度能达到1022次/秒。 人类的语言文字是人脑程序、社会程序信息编码的主要码符,在人脑的形象思维中的则以图像作为信息编码的码符。作为思维信息编码码符的语言是离散的、有限的、数量很少的,给信息编码就是对信息及其所表达的事物的分类。 人脑程序采用逻辑语言(如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非逻辑语言(如形象思维、非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它表现出既遵循一定的逻辑程序,又不拘泥于逻辑程序,是逻辑与非逻辑的辩证统一。 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科学抽象、比较和分类、类比、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是运用逻辑思维最重要、最常见的一些科学方法。 人类的思维是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体,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整合。 所谓非逻辑思维,就是逻辑思维所不包含而又在逻辑思维过程发生作用的各种非逻辑因素的作用过程。它包括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脑程序中的“非逻辑语言”占很大比重,这是人脑具有极强创造性的根源,同时也是使人类陷入迷惑的根源。 灵感思维、直觉思维、科学模糊思维是“非逻辑语言”与逻辑语言相互协同运行的产物,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是秩序与混沌的统一。 人脑程序中的非逻辑语言之所以占到很大比重,是因大脑采用并行运算,每个神经元都相当于一个“中央处理器”,而每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与周边神经元产生几十万种连接,在如此小的空间内同时运行如此多的神经元,各个神经元之间、分子之间、分子与原子、粒子之间形成的电场(反引力场)与引力场的相互干扰,形成一定程度的混沌,也就是说直觉、灵感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非线性运行的,具有不可预测性,属于“混沌语言”,而逻辑思维采用的逻辑语言,则是线性的,可预测的。 正象数学是自然科学的语言,是宇宙程序的语言,逻辑则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语言,是人脑程序、社会程序的语言。 逻辑思维是人脑程序主要组成部分,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基本思维形式,逻辑思维是有序地进行创造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非逻辑思维则在逻辑思维中断时能起“接通”的作用使逻辑思维得以继续进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两者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共同完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逻辑”一词在当代常被当作“规律”的同义词,逻辑学作为一门学科,其重要的任务就在于揭示出正确思维所必须遵循的规律。 逻辑矛盾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发现问题是知识创新的起点,如果对已有的理论只是一味地全盘接受,而不能发现其中的局限性,人们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已有的水平上,那么,思维创新或知识创新就只是一句空话。如何发现已有或现有的认识与科学理论中的不足或缺陷呢?发现问题的方法或手段可以多种多样,如进行实验,到实践中去检验,核实数据是否有误等,但进行逻辑分析发现其逻辑矛盾,也是发现问题并使问题引向深入的工具。 众所周知,在科学发展史上,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自身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曾把人们的思维桎梏了一千八百多年,直到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之后才被纠正,而他所以能有这一辉煌的成就,正是发现了其中的逻辑矛盾并将之排除的结果。 伽利略曾感慨地说:“在真理面前,一千个权威抵不上一个谦恭的逻辑推理”。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是极富创新功能的推理方法,如哈维提出人体血液循环理论时就是根据对一条蛇的解剖观察后,由蛇推及人,否定了流行了两千多年的“人体血液由心脏生产供全身器官消耗”的“血液单向运动”的说法。 在上述案例的一千多年和二千多年中,世界上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传统理论的错误,这就需要反省人类的思维模式和教育模式。正象笔者指出“传统原子模型”的致命缺陷,及用传统引力理论可以推导出很多荒谬的结果,都是使用了逻辑推理这种创新思维方法。 逻辑学在一般意义上只是符号学的别号,是符号的带有必然性的或形式的学说。符号学已成为整个结构主义事业中最负成就的概念之一,由皮尔士·索绪尔创立。而且很难把它和结构主义区别开来,符号学的范围是极广泛的,从对动物的交流研究(动物符号学)到诸如对形体交流(对人的行动和空间的文化需要的研究)、嗅觉符号(气味代码)、美学理论和修辞学这类指示系统的分析。 在本文中,社会程序和人脑程序的“编码”与符号学中的“符号”有等同意义。 结构主义基本上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皮亚杰对“结构”下的定义,是一项最有成果的的尝试。皮亚杰认为,人们可以在一些实体的排列组合中观察到结构,这种排列组合体现下列基本概念: (a)整体性概念; (b)转换概念; (c)自我调节概念。 所谓整体性,是指内在的连贯性,实体的排列组合本身是完整的,并不只是某种由别的独立因素构成的混合物。结构组成部分受一整套内在规律的支配,这套规律决定着结构的性质和结构的各部分的性质。 结构不是静态的。支配结构的规律活动着,从而使结构不仅形成结构,而且还起构成作用。因此,为了避免降到消极被动的形式的水平,结构必须具备转换的程序,借助这些程序,不断地整理加工新的材料。 最后,结构是自我调节的,这就是说,为了有效地进行转换程序,它不向自身以外求援。 结构主义者的最终目标是永恒的结构:个人的行为、感觉和姿态都纳入其中,并由此得到它们最终的本质。结构主义者追求的“心灵的永恒结构”就是笔者在本文中提出的“人脑程序”,而且用结构主义的思维方式就很容易理解笔者提出的“社会程序、人脑程序、宇宙程序”。 人脑是一种极其先进的超级电脑,采用并行运算,运算速度1022次/秒左右。人脑有意识的思维活动只是其中主导的子程序在运行,其它众多子程序的运行是我们无法感知的,即无意识的,如一个人在走路时,还能思考问题,体内时刻进行着各种有序的生化反应,都是大脑的不同区域的子程序在有序运行。就算在睡觉时,大脑中也在运行多种子程序,由于此时已无觉醒时的主导程序,所以各种子程序相互作用,就升级为“主导程序”,因此梦境是相当奇异的,但信息编码(即梦境中每一个图像、符号)都是过去通过眼睛、耳等感觉器输入大脑的。其实就算人在觉醒时,大脑也时刻在进行着此类子程序的混沌组合运行,当其酝酿到一定程度,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如看到某物或听到某事),就使人产生苦思而不得的灵感。 人脑时刻运行着几十万种子程序,使身体各部位能充分协调,这就象操纵机器人走路需同时运行多种程序一样,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复杂度不同。就拿我们认为是“低级动物”的果蝇来说,其机体的精密程度是目前任何人工机器所无法比拟的,人类目前所能制造的最先进的小型机器人的综合性能与果蝇相差107倍以上,由此也可看出大自然的结晶“大脑”相对于计算机的先进性。 在目前的地球人类社会,由人脑的生物化学反应产生欲望,由人的欲望形成社会的价值体系,由价值体系产生出各种“利益”,由利益产生了人类社会无尽的纷争和苦难。这一切都源于人脑的生化反应,更准确地说,是源于人脑程序。以下是产生人类纷争的根源及其流程:人脑程序→神经生物化学→欲望→价值→利益→纷争。所以调整“人脑程序”,即改变人的思想,就能消除人类社会绝大部分灾难性的纷争(如战争、内乱),使人类大家庭充满祥和、幸福。   §4.3  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程序采用“数理逻辑”。计算机程序可以说是“宇宙程序、人脑程序、社会程序”融合的产物,当然它也其创新独特的一面,人们设计“计算机程序”是为人和社会服务的,为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更便捷,因此其中必然融入很多人脑程序和社会程序。 逻辑在许多方面同计算机和程序设计语言有着密切联系,首先计算机是根据(以George Boole命名的)布尔代数设计的;布尔表达式和数据又普遍在程序设计语言中用来控制程序的动作。 数理逻辑广泛应用在计算机组成、数据库研究、软件开发、信息加工、逻辑网络等方面。 如果说现代演绎逻辑和计算机科学有密切的联系,那么现代归纳逻辑和人工智能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现代归纳逻辑在数理逻辑的基础上,已经建立了形式化与数量化的,并且用演绎方法进行处理的逻辑系统。 人工智能程序属于人脑程序和计算机程序高度融合的产物,这种科技的发展必须设定一个“铁律”,即“人工智能”必须始终服从人类的意识。如果让它产生“自觉”,将是人类的灾难,特别是采用某些“生物材料”作为CPU主要构件的人工智能机器。 科技的发展是为了使人们的工作、生活更加方便,效率更高,也就是说人类的惰性也是技术发展的一种驱动力,难道人类真的懒惰到因图方便而发明一种最终毁灭整个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吗?不!人类不需要,我们已经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大脑,我们只需要永远忠于我们的机器。人工智能机器的智能级别肯定不及我们的大脑,但它有一种很大的优势,即以光速与地球上的所有计算机系统联线,享有地球所有信息资源,随意操纵任何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军用的,解开操纵核弹的密码简直象吃豆腐一样简单,而且能瞬间摧毁世界金融系统,使每一个涉及计算机的社会领域陷入瘫痪。   §4.4  文化也是一种程序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没有文化就没有社会,文化人类学家和一些社会学家认为文化和社会是同一的,文化就是社会,另一些社会学家把文化看作是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 文化要素即文化所包含的各种基本成份,如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技能、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模式,语言符号等,都是文化的要素,举不胜举。文化中的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包括哲学、科学、宗教、艺术以及各种思想观念,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是文化的精髓或灵魂,是核心要素,价值观念是人们判断是非、选择行为方向和目标的标准。文化中的物质要素如器皿、衣布、建筑物只不过是精神要素的物化。人的交往只有借助语言和符号才能进行,一切知识的继承和传递也只有借助语言和符号才能实现,这就是文化中的语言和符号要素。还有规范和模式也对文化非常重要,有些人类学家把文化归结为人的行为规范和模式。人们行为办事要有规矩,不同的人办不同的事要守不同规矩。规矩就是规则,就是社会规范,是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根据需要制定出来或衍生出来的,它是一定的价值观的具体化。各种规范互相配合共同调节人们的各种社会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规范是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所以了解一个群体和社会的文化,首先是从认识规范开始,进而才能达到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文化是一个大概念,包含一个复杂的整体,一个文化总体就是一种文化体系,它是由文化元素、文化集丛、文化模式组成的,文化模式是指各种文化元素和文化集丛在功能上互相关联、依存而构成的文化整体。 社会的运行就是文化的有序运行,文化体系是一种庞大的程序,文化的内部构造就是社会程序的结构,文化的精神、物质、符号要素就是社会程序的编码,可以说文化程序就是社会程序,或者说它们的内容绝大部分是相同的。   §4. 5  宇宙程序、社会程序与人脑程序三者存在复杂相互作用 在宇宙程序、人脑程序、社会程序、计算机程序四类程序中,宇宙程序占绝对主导地位,社会程序是人脑程序融合宇宙程序的产物,同时,社会程序又反过来影响人脑程序,计算机程序则是人脑程序、社会程序、宇宙程序融合的产物。 社会科学以研究社会程序为主,人文科学以研究人脑程序为主,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宇宙程序。 社会程序是人脑程序的显化、物化,最初的社会程序产生于人脑程序,如人类在群居的生活生产实践中,领悟到必须用一些规则来规范人的行为,而后,社会程序又反作用于人脑程序,如通过教育使儿童学会遵守各种社会规范,即向儿童大脑输入各种社会程序。人脑程序与社会程序相互作用非常紧密,人文科学以研究人类精神(人脑程序)为主,社会科学以研究社会秩序(社会程序)为主,这也是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存在密切联系的原因。 我们生活在程序(社会程序、宇宙程序)中,而且我们自身就是由程序(人脑程序、宇宙程序)构成的,这是一个程序化的世界,程序代表着秩序,法律、法规及组织规则可视为程序中的“硬性规则”,伦理道德可视为程序中的“柔性规则”,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就相当于在程序中设定的目标。程序混乱就是人脑或社会或自然环境失序,就意味着走向消亡(可以称之为“死机”或“系统崩溃”)。 人类社会也是大自然中的一种自然,因此,社会程序、人脑程序必须顺应宇宙程序。社会程序、人脑程序如何顺应、遵循宇宙程序?首先,宇宙程序从整体上表现为一种和谐、均衡、有序、统一,表现为大自然充满和谐、有序的美,这是在构建社会程序、人脑程序时必须遵循的。消除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恶与不公正,这两者正是社会程序、人脑程序存在部分无序的表现。 其次,社会程序、人脑程序中设定的规则,不能违反自然规律,即不能妨碍宇宙程序的有序运行,如人类社会行为不能破坏地球生态平衡,地球生态平衡是宇宙各级子程序协同运行的结果。 再次,由于太阳的寿命有限,且空间运行着很多可能危及地球的小行星,要求人类必须尽快发展科学技术,开拓宇宙疆土,因此在社会程序、人脑程序中必须设定这个最高目标,人类行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此为目的。 最后,宇宙程序的运行使宇宙中的行星、恒星、星系、总星系团存在运行的周期,最终宇宙将在烈火中重生,形成新的宇宙大爆炸,宇宙新的轮回,这就需要在社会程序、人脑程序中输入这种信息,使人类社会发展顺应这种周期,在宇宙黑洞坍缩之前,乘坐超光速巨型宇宙飞船,摆脱宇宙黑洞的引力,航行到宇宙的边缘,等待下一次宇宙大爆炸,在宇宙边缘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就需要我们预先准备大量的能源及其它物资。总之,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顺应宇宙程序的运行,违反它就将是灭顶之灾,就象现在已隐约可见的地球生态灾难。生态环境恶化正是因为人类不科学利用自然资源,使环境中各级宇宙子程序的运行失调,致使土壤荒漠化、生物多样化丧失、全球增暖、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淡水资源短缺。 人文科学以研究“人脑程序”为主,社会科学以研究“社会程序”为主,当然两者研究领域、内容及适用范围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紧不可分,因为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由人脑指挥建立的,而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又反作用于人脑,两者形成极其复杂的相互作用。在社会科学出现之前,人文科学兼有研究“社会程序”之责。人脑程序、社会程序必须顺应宇宙程序,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必须与自然科学紧密融合,采用大量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最终得到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真理。如地球生态环境是运行宇宙程序的结果,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必须与之相协调,不然必将使地球环境恶化,直至地球生态系统崩溃,人类失去生存家园。又如,一群人主观地希望乘坐的一辆大客车能驶完1000公里的路程,而实际上汽车油量只够行驶600公里。这群人在讨论决策的过程中使用了“人脑程序”、“社会程序”,而汽油燃烧能及其在发动机中的能量转化率却是固定的“宇宙程序”,为当时的科技水平所限定,因此,这群人的“人脑程序”、“社会程序”没有顺应“宇宙程序”,他们是无法到达目的地的。这群人可以引申为全人类。  

阅读全文(1979)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验证码:  (不区分大小写,请仔细填写,输错需重写评论内容!)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注册 | 博客登陆

Sponsored By W3CHINA
W3CHINA Blog 0.8 Processed in 0.201 second(s), page refreshed 144772911 times.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苏ICP备05006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