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ugust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 | |
|
IMAGE_031.jpg

|

|
Blog信息 |
blog名称: 日志总数:336 评论数量:1090 留言数量:2 访问次数:2381567 建立时间:2004年12月4日 |

| |
[教育理论]当代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4/12/10 15:41:39 |
当代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http://www.etc.edu.cn/articledigest29/dangdai1.htm
知识观是人们关于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节本看法。有什么样的知识观便有什么样的教育观,知识观是教育观的基础,它构成教育改革的基本前提。当代知识观蕴涵内在、开放、动态的知识本质观,多维、互补的知识价值观和积极内化、主动生成、合作建构的知识获得观。基础教育改革应认真处理好知识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传统知识观确信知识即确定的知识,是人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把握;知识独立于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真正的知识是不变的真理,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和有效性;理性知识比感性知识更有价值;自然科学知识比社会科学知识更为客观;知识的学习就是各体对知识客观意义的外部领受。
一、当代知识观的基本蕴涵 1.内在、开放、动态的知识本质观:知识内在于人的经验构造;知识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知识是一个同台的发展过程。 2.多维、互补的知识价值观:知识的价值具有多维性;知识的价值具有互补性。 3.积极内化、主动生成、合作建构的知识获得观:知识的获得首先是一个积极的内化过程;知识的获得又是一个主动的生成过程;同时,知识的获得还是师生围绕教材开展对话、进行视界融合而形成新意义的过程。
二、基础教育改革的知识透视观 1.正确看待知识目标:作者反对以”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取代”知识目标“。第一,知识、能力、素质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第二、知识蕴涵了人类掌握世界的智慧方式,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情感与态度。第三、”知识“是结果与方法、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在教育目标日益全面的今天,知识目标尤显基本,知识掌握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当然,知识的掌握不能简单理解为知识记忆与背诵,它有着丰富的内涵。 2.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3.正确对待知识的不确定性。面对知识的不确定性的教育策略有:既重视确定的知识,又勇敢正视知识的不确定性;将不确定性的知识引入课程,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动态地处理学科内容,再现知识的原始状态,使教科书中的知识体系呈现动态、开放特征。 4.理性至上教学知识观检讨。 5.教学方式的转型。讲授——接受式教学;谈话——谈论发;发现——探究式教学。 6.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进。 7.走向新的师生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