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文XML论坛 - 专业的XML技术讨论区  (http://bbs.xml.org.cn/index.asp)
--  『 Google 应用 』   (http://bbs.xml.org.cn/list.asp?boardid=51)
----  声音:Google在线办公服务能替代微软Office?[转帖]  (http://bbs.xml.org.cn/dispbbs.asp?boardid=51&rootid=&id=39858)


--  作者:zhengger
--  发布时间:11/9/2006 9:02:00 PM

--  声音:Google在线办公服务能替代微软Office?[转帖]
声音:Google在线办公服务能替代微软Office?

      Google这几年的发展的确很大,不可否认它对微软构成了威胁,但是,Google就一定能替代微软吗?

      最近几年,Google(谷歌)接二连三的推出了不少在线或桌面服务,比如轰动免费电邮市场的Gmail,能够鸟瞰全球的Google Earth ,等等,不少新奇的服务吸引了很多Gfans和不少普通网民.特别是Google收购了Writely,然后把这项服务与自身开发的 spreadsheets合并为Docs &spreadsheets.这是一项在线服务,只需浏览器即可创建或者修改,共享文档,给予使用者很大的便利.

      这里的Writely相当于微软的MicrosoftWord的简化版本,Spreadsheets呢,则相当于MicrosoftExcel简化版本,这两样服务组成了简单的“GoogleOffice”。

      其实,这项服务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免费”二字。微软的产品历来都是比较昂贵的,微软的产品定价,美国用户肯定觉得很便宜,划得来。但是在消费水平比美国相差悬殊的中国,微软给出的却是美国的价位,中国用户因为消费能力不及购买价位而使用非法的盗版的软件拷贝,而免费的GoogleDocs& spreadsheets的出现给了广大用户抛弃盗版软件的理由。

      很多Gfans认为GoogleDocs& Spreadsheets只要Google继续开发就能够取代微软的Office产品成为办公软件市场的主流,很多人嫌弃最新的微软Office产品占内存过高,共享不方便,这点,GoogleDocs&spreadsheets可以做到,基于Web浏览器占内存小,共享便利,但是,正是因为它基于浏览器,所以它的局限性也慢慢体现出来。

      说到MicrosoftOffice,大家肯定会想到Word,Excel等等Office办公套装里面比较常见的软件,其实Office系统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我们先来看看Office的发展进程:

      从图中可以看到,Office原来只是一个个人产品而已,最早只有WordForDos这一个成员,之后微软为了对抗同类软件,将Word和自主开发的Excel等等集成起来,和同类厂商打价格战,因为如果购买这些软件的集合套装的话比购买单个软件产品划得来,所以微软从这个时候开始垄断办公软件市场,这个集成套装就是Office套装软件,当时,这些软件只是套装能够相互调用兼容而已,并不能算互通,从MicrosoftOffice2003开始,Office集成Word2003, FrontPage2003,Excel2003,InfoPath2003,PowerPoint2003,Publisher2003, PictureLibrary2003,OneNote2003,OutLook2003等等桌面应用程序,在服务器领域Office拥有 OfficeSharePointServer,OfficeProjectServer等等软件,特别拥有VisualStudio.NET的二次开发支持,在装有WindowsMobile或者WindowsCE的移动计算设备上也可以使用Office的移动版本,集桌面办公软件,服务器支持软件,二次开发工具,移动办公等工具的Office软件套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Office办公系统,最新版本的2007OfficeSystem,更加强化了办公系统,为了与Google竞争,开发了OfficeLive平台,下面是2007OfficeSystem所包含的组件:

      桌面软件服务器端软件

      >>Access>>FormsServer

      >>Excel>>ProjectServer

      >>FrontPage>>SharePointServer

      >>InfoPath

      >>OneNote

      >>Outlook

      >>PowerPoint

      >>Project

      >>Publisher

      >>SharePointDesigner

      >>Visio

      >>Word

      另外还有WindowsMobile,WindowsCE移动设备版本的Office和在线服务OfficeLive,开发工具有 VisualStudio.NETToolForOfficeSystem,其他还有MicrosoftExchangeServer, WindowsSharePointServices,WindowsServer2003等技术或者产品的支持,再加上微软多年的企业支持经验,能够使用OfficeSystem提供众多企业级解决方案,并可以搭配很多微软的其他软件兼容拓展,实现更多的功能。

      如果认为Office只有客户端,那可就错了,Office还有服务端软件,Office的服务端多用于一些网站和企业管理,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不会去接触 OfficeServer产品,但是可能你所在的公司正在使用OfficeServer产品来管理数据,比如ExcelServer。

      微软的企业支持经验和能力是Google不能比的,尽管Google推出了很多出色的服务,但是他Google缺乏企业支持经验和企业支持体系,所以一直没有开发企业级产品。曾有一家企业邮局服务网站嘲笑Google的企业邮局服务,说它并不能给企业使用,因为其没有企业支持经验,其实大家都知道那家网站只是炒作而已,但是这却是一个事实,Google目前只能推出一些新奇的服务来吸引网民(不代表以后怎么样),虽然大家都会说:这是免费的!但是,就是 “免费”二字却是企业不能放心的地方,一个免费的产品,没有全面的技术支持,甚至还有的一直在“Beta”,有谁会把自己的重要事务放在这样的产品上处理呢。

      话又说回来,Google目前的在线Office服务也只能代替Word和Excel的基本功能,处理速度和功能性还不能及微软的 Word和Excel,特别是二次开发支持,目前来看是不支持的,还有其他的Office组件Google又准备开发吗?如果没有网络接入怎么办?确实,这项服务的确可以帮助我们在没有安装办公软件的电脑上使用,不需携带就可以使用和保存资料,但是微软也推出了OfficeLive,并且能够很好的与微软 Office系统协作使用,胸有成竹的推出了收费服务,当然微软也推出了免费服务,凭借微软的办公软件开发经验,OfficeLive肯定不会比 GoogleDocs&Spreadsheets差,更重要的是与Office2007的交互能力。

      最后,我只能说微软完整的软件生产线是Google所不能媲美的,Google与微软的竞争对我们使用者来说无疑是有好处的,但是GoogleDocs& Spreadsheets能替代OfficeSystem,就目前来看几乎不可能,就连曾经在微软工作过的李开复先生也说过,Google的在线办公服务不可能替代MicrosoftOfficeSystem,只能说它是第二选择,就目前来看,GoogleDocs&Spreadsheets只能和微软的OfficeLive竞争。当然,我们希望微软和Google能够越走越好。

=======
本专区网址:http://google.donews.com/


--  作者:zhengger
--  发布时间:11/9/2006 9:32:00 PM

--  
个人感觉,google的产品给人感觉并不太注重于当地的接触,或者说考虑与本地已有资源的合作,中国有句话叫做: 使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讲的就是所处环境的重要作用.
         比如google在线office服务,或许,如果它能与国内一些社区---如天涯,donews,一些邮件运营商---如163,sina,等等这些对在线写作有一定需求的站点进行技术合作,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或许能有助于它在国内影响的扩展,而如果能够将这样的策略在其他国家进行推广,或许更有助于与MS的全球竞争.
         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google与MS相比,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呵呵,暂时还说不清,继续考虑。


--  作者:wwwkgb
--  发布时间:1/1/2007 12:23:00 PM

--  
谢谢楼主的好贴!顶一个哦。谢谢分享啊 呵呵 不错的
--  作者:hwy930
--  发布时间:8/12/2010 10:19:00 PM

--  
http://baiduall.com     爱车网   [url=http://baiduall.com]爱车网[/url]   楼主很不错 顶起来
W 3 C h i n a ( since 2003 ) 旗 下 站 点
苏ICP备05006046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50.781ms